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李凤霞在辅导学生英语。
李凤霞一家合影。
本报记者 丛焕宇 文并摄
核心 提示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屈指算来,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英语教师李凤霞已经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27个春秋。工作第三年,她患上了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类风湿病,病痛发作时,十几厘米高的讲台都迈不上去,手抬不过肩膀,她却从没有因此耽误一节课。在李凤霞坚守的背后,是家人、师生对她的爱与支持。
9月4日,星期六。告别连日阴雨,本溪满族自治县迎来了入秋以来最舒爽的一天。李刚早早起床做完早餐,便催促妻子李凤霞准点吃饭、服药。他打算趁着秋高气爽,带妻子到附近走走,一来晒晒太阳,有利于妻子身体康复,二来也想让妻子放松一下因多日伏案备课带来的紧张情绪。李凤霞爽快地答应了。
正准备出门时,李凤霞的手机铃声响起来,她歉意地对丈夫笑了笑,李刚明白是学生或学生家长又来求援了。他知趣地返身关门,为妻子打开电脑。
于是,这个晴好的周末,本溪县第一中学英语教师李凤霞放弃了休息,她逐字逐句回复每一名学生的提问,不厌其烦地解答每一位家长的求教。本来就因病常觉口渴的她,只能靠喝一杯又一杯水来温润发紧的嗓子,让守在一旁的李刚格外心疼。
“我都记不清劝过多少次了,让她注意休息,可她还是主动把手机微信、电话号码留给学生和家长,并对他们说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找她,她随时解答。既然拗不过她,我索性不再多言,就多做些家务来减轻她的负担吧。”李刚也是本溪县一中的一名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他,说起话来幽默风趣。
“青春耗尽亦无悔,只为桃李吐芬芳。”一旁的李凤霞嗔怪着,回了一句诗意的话。
与病魔抗争,不耽误学生一节课
步履蹒跚——这是25年来,李凤霞奔走校园的节奏,很多师生担心她会随时倒下,但25年过去了,她还站在这里,一如既往地做着教学工作,用病痛的身躯,为孩子们播种希望。
1994年,李凤霞从本溪师范专科学校(现辽宁科技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在本溪县最偏僻的学校草河掌镇中学任教。望着低矮的校舍、斑驳的墙壁、凹凸不平的操场,她的心跌到了谷底,默默走回不足15平方米却要住下4个人的黑暗小屋。但当她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规规矩矩地把小手背到后面,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满含期待地望着她时,她被震撼了。“那一刻,我知道这里的孩子需要我啊!从此,我下定决心,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李凤霞说。
可是,就在她信心满满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三年,不幸降临,她患上了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类风湿病。全身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连登上讲台都要用手撑着讲桌。可是,只要一看到孩子们,她就忘记了疼痛,精神倍增。
一天的辛劳之后,一到晚上,李凤霞的病情就会加重。腿伸直了,半个小时后就会疼醒,经常含泪用手把腿弯曲之后,再挺半个小时,又疼得受不了,再用手把腿抻直。李刚见她疼得满头大汗,每天晚上都为她做关节按摩。可疾病并不怜见亲情,类风湿病侵蚀全身关节,每种姿势躺下不久,便要翻身,自己翻不过来,李刚就要帮一把。
经常连续一个月都不能睡个安稳觉,但李凤霞吃上大把止痛药后,还是一瘸一拐地来到学校。为了不耽误工作,多年来,她几乎没在家度过一个完整的寒暑假,每到假期,都要辗转省内各地寻医问药,为的是在开学时,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再苦的药我也吃,再疼痛的治疗方式我也接受。”她说。
在草河掌镇中学工作7年后,李凤霞被调入本溪县一中。为了不耽误一节课,她不得不每天大剂量服用止痛药,在与病魔抗争中坚守岗位。
坚守背后,是家人对她的爱与支持
“如果没有亲人相携相伴,我无论如何也挺不到今天。”说起家人,李凤霞充满歉疚和感激。
李凤霞和丈夫李刚都是草河掌人。1993年,李刚从本溪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草河掌镇中学教语文。第二年,李凤霞也来到草河掌镇中学教书。
1995年,李刚与李凤霞即将步入婚姻殿堂。考虑到双方家境都不富裕,李凤霞提出不要一分钱彩礼。李刚觉得过意不去,执意要给李凤霞买个金戒指作为新婚礼物。拗不过李刚,李凤霞提出条件:“那就打戒指,因为打比买要便宜一些。”
1996年,李凤霞生完儿子后不久,便感到膝关节锥扎一样疼痛,之后疼痛蔓延至全身各处关节,稍微动动身体,便疼得满头大汗。李刚一边忙于工作,一边悉心照顾妻子。上班脱不开身,李刚就把母亲王凤梅接来,老人寸步不离地守在儿媳的床前,一面伺候月子,一面喂饭喂药。每到休息日,李刚的父亲李长山就催促儿子带着李凤霞各处寻医问药,虽然省内各个城市治疗类风湿病的医院几乎跑遍了,但李凤霞的病情并没有多少好转。
“我总不能这样躺下去吧,还有那么多学生眼巴巴地等着我。”刚休完产假,李凤霞便急着去上班。老父亲李万明当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校长,最懂女儿的心思,觉得没有什么药比让女儿重返课堂更有效,于是第一个支持女儿带病工作。老母亲刘玉存虽然心疼,但架不住李凤霞主意已定。
李长山、王凤梅见儿媳态度坚决,就叮嘱李刚,“在家里有我们,在学校,你要打起精神,既要干好工作,又要照顾好凤霞。”李刚的兄弟姐妹,李凤霞的兄弟姐妹更是争着抢着照顾李凤霞,把更多的担子挑过来。李凤霞的儿子李叔阳也知道心疼妈妈,从小就抢着给妈妈拎包提重物。上初中后,就不再让妈妈为他操心,放学回家,抢着收拾房间、做饭、洗碗。参加工作后,他尽可能地帮妈妈分忧解难,以便让她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李凤霞在县一中工作时的老校长金学利非常关心李凤霞的身体情况,他破例允许李凤霞在学校内骑车代步,要求李刚把照顾李凤霞当成一项工作任务。现任校长田玉奇、书记张毅经常叮嘱老师和学生,时时处处照顾李凤霞。每天,只要李凤霞走进校门,师生们便迎出来,帮着推车,帮着扶她上楼。
温暖时时相伴,让李凤霞觉得“倒在工作岗位上都值了”。她说:“领导、同事和学生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只有干好本职工作,才能回报他们的厚爱。”
李凤霞一家人的故事,让无数人敬佩动容,2019年,李凤霞一家被省妇联评为辽宁省“最美家庭”。
回报社会,用行动诠释人间大爱
有了亲人支持,李凤霞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先后获评辽宁省骨干教师、本溪市最美教师、本溪市学科带头人、本溪市名师等荣誉称号。
李凤霞用羸弱的身躯,奏出课堂上美妙的音符,也和全家人一起将爱心奉献给学生们和需要帮助的人们。
“孩子,吃饱了吗?宿舍冷吗?”这是她经常问住校学生的话。
“来,把这些钱拿着,别饿着自己。”这是她经常对贫困学生说的话。
“孩子,今天上课讲的内容你听懂了吗?”这是她经常问学困生的话。
不仅如此,李凤霞全家老少还经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捐资助学,扶危济困,全家总动员,一个不能少。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凤霞不顾病弱的身体,一瘸一拐地和家人深入社区,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排除疫情隐患。当本溪县妇联组织捐款购买口罩时,她和家人积极参加,并忍着病痛把口罩送到各个乡镇。
最让人感动的是,2006年,李凤霞遭遇了一场车祸,全家人没有让肇事方承担责任,因为那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李凤霞记得,出事那天中午,她正在路边缓慢行走,一辆车刹那间将她撞倒,造成股骨颈骨折。主治医生告诉她,“可能无法再站上讲台了”。从不流泪、从不服输的她,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哗哗落下。为了跟雪上加霜的病痛作斗争,为了重返教学岗位,她每天只能笔直地躺着,生怕骨折部位不能愈合。全家人更是不离左右轮班照顾她。她看书学习,家人就轮流擎着书,她学电脑,家人就抢着托键盘,帮她学盲打、制作幻灯片课件。100天后,她奇迹般地拄着双拐重返校园。
这些年来,李凤霞、李刚和全家人坚持在公益路上奔走着,他们说,教师的字典里有一种无私叫大爱。
补记
圆梦
“在我们家,我承受的病痛最多,婆婆的付出最多。因为我身体不好,白天上课回到家,整个人连站立都困难,婆婆就承担了全部家务,她不仅帮我照顾年幼的孩子,也帮我们撑起了这个家。”李凤霞动情地说。
在草河掌镇中学工作时,因李凤霞、李刚租住的小屋太小,婆婆王凤梅就窝在临时搭的小床上。即使后来调到本溪县城工作后,居住条件也没有多少改观。李凤霞过意不去,就劝婆婆带着孩子回老家住,起码睡觉时床能舒服点儿。可老人执意不走,她安慰李凤霞:“孩子要照顾,你的身体同样需要人照顾,熬过艰难的日子,等将来条件好了,妈跟你们住楼房,睡宽敞的大床。”
这句话让李凤霞终生难忘,也勾起了李刚的思绪。李刚从小生活在农村,家中兄弟姐妹5个,挤在局促的小平房里。父亲李长山身体不好,晚年还患上了小脑萎缩症,妈妈不仅要帮子女带孩子,还要照顾生病的父亲,这么多年就没有睡过安稳觉。他也常听妈妈在教育子女时念叨,“你们都好好读书,将来努力工作,等你们都出息了,妈跟着你们享享福,也去住宽敞的楼房,睡软乎乎的大床,我还要在阳台上种各种各样的花,想想都觉得美。”
前些年,李凤霞、李刚贷款买下商品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人购置了一张大床,希望委屈多年的老人能睡个踏实觉。
等到孩子长大了,家里条件慢慢改善了,李凤霞做主为老人购置了一套新房。“这么多年,婆婆为我们付出得太多太多,却和孩子挤在一个屋里,老人本来就觉轻,每天都睡不踏实。我知道她老人家一直有个心愿,有朝一日住上属于自己的新房,养满屋子的花。这个愿望我一定要帮老人实现 。”李凤霞说。
考虑到婆婆已年近80岁,李凤霞特意把新房选在了单位附近,她和李刚每天上班下班都能见到王凤梅、李长山老两口,做点好吃的,也能第一时间给两位老人送去。
平凡的日子里,不仅有柴米油盐的生活,还要有相濡以沫、比翼齐飞的相亲相伴。王凤梅常嘱咐儿子,“凤霞简简单单嫁过来,身体又不好,你要不离不弃照顾她到老,妈希望你俩共同进步,比赛做教书育人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