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努力构建“一河三带九园”生态景观体系。 本报记者 张 旭 摄
本报讯 今年,建平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打造聚力之城;围绕“两个抓手”,打造幸福之城;聚焦“三项重点”,打造秩序之城;突出“四个载体”,打造文明之城,通过抓重点、夯实点、攻难点、树亮点,群策群力,共识共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建平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把创城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着力强化领导、责任、考核三大工作机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建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形成责任部门各负其责、人大政协视察指导、群团组织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引导教育、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创城格局。探索清单管理、现场会商、定期通报、分组攻坚、专班督导五大推进机制,下好一盘棋,拧成一股绳,解决了创城工作实际问题百余件。
同时,建平县还突出创建惠民,围绕“两个抓手”,打造幸福之城。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为宗旨,坚持“产城融合、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以“一环四横八纵”为抓手,建设城市路网体系,拉开城市骨架,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城市承载力全面增强。以“一河三带九园”为抓手,致力建设牤牛河城区蓄水、生态湿地、森林公园等一批城市生态工程,现已建成广场5万平方米,展现了“绿美亮净舒”的城市新风貌,满足了人民群众休闲有去处、生活有品质的期望,提升了城市发展竞争力。以“五化一拆”为重点,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明显改观。
突出共建共享,以打造“红山福地文化建平、生态宜居幸福建平”为创城总思路,加强规范公共秩序,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聚焦道路交通、公共秩序、校园周边环境,重点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治理城市交通堵点,安装围栏、隔离栏,配置高标准交通信号系统,增设执勤岗,逐步规范交通文明行为。创新责任网格治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城市管理体系,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建立城管、交警、路政联合监管机制,重点加强公交车站、公园、广场、商场、医院、学校等主要场所公共秩序管理,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建平县围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一目标,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三级架构,搭建4个主要载体,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为创建文明城市注入活力。加大主题公益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建设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街路,同时,利用媒体平台制作刊播公益广告。在全县30个乡镇场街、294个行政村、社区建设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标志牌、文化广场和文化墙。目前,全县已建成文化区域文化标志牌300余个,文化主题广场350个,文化墙6万余延长米。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建平县实名注册志愿者10.7万人,设置7个志愿服务平台和50个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文明交通、城市管理、环境整治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四德”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在全县各服务窗口单位设置志愿服务岗,评选营商环境“最佳服务窗口”“最美志愿者”“最美医务工作者”“最美教师”,创新“爱建平、做贡献”“党员都是志愿者”等载体,实现以德育人,助力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