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志愿军烈士的遗骸抵达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礼兵将志愿军烈士遗物护送至运送车辆。新华社记者 杨 青 摄
列队迎接烈士英灵归来。本报记者 徐丹伟 摄
两架战机护航,向志愿军烈士致敬。 本报记者 徐丹伟 摄
烈士遗骸抵达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桃仙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本报记者 徐丹伟 摄
109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1226件相关遗物回归祖国。 本报记者 徐丹伟 摄
本报记者 关艳玲 刘 放 陈博雅
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
9月2日11时26分,搭载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空军专机平稳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109位烈士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两架战斗机护航,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我们的英雄回家。
本来少年,此去一生。很多战士用最好的年华,写下了民族永恒的记忆。
“太爷爷,长辈们一次次讲起您的故事,却遗憾一直没有您的消息。去年没能迎接您归国,今天我们在沈阳替您接战友回家。”目光追随着飞机的方向,来自甘肃的梁润全已泪眼模糊。他是第七批归国的在韩志愿军烈士梁佰有的重侄孙。梁佰有1951年4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今年7月,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帮助下,终于找到烈士亲属。
《思念曲》哀婉低回,诉说着哀思。舱门打开,人们的目光汇聚在礼兵托举的棺椁上,向先烈英灵致以崇高敬意。
礼兵们对棺椁进行整理,轻轻擦拭,覆盖国旗……每一个轻柔、深情的动作都满含着对先烈的敬仰与怀念。
迎回仪式现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隔70余年,志愿军烈士再次听到国歌。
现场全体人员向烈士三鞠躬。
在骑警护卫下,12辆军用卡车载着109位烈士遗骸棺椁以及1226件相关遗物缓缓驶出机场,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都有一段不应被忘记的英勇故事,每一个热烈燃烧的忠魂都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
来了,来了,10米,5米,2米……在沈阳市市府广场,早有大批市民站在街道旁等候,他们深情企盼着载有烈士遗骸棺椁车辆的到来,只为能远远地望上一眼。
人群中,两位身着军装、佩戴勋章的老战士已是老泪纵横。已是鲐背之年的两位老战士马世勋、孙德山,他们是抗美援朝老兵。“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今天我来迎你们回家了……”马世勋不停地重复着。为迎接这些曾与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回家,孙德山特意佩戴上勋章。当载有烈士遗骸棺椁的车辆驶来时,两位老战士挺直站立,以崇高军礼向英雄致敬。
当一辆辆载有烈士遗骸棺椁的车辆经过,市民停下脚步,行注目礼,目送着车辆远去。“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亲可敬的人。作为一名党员,今天有幸迎接他们回家,我感到无比激动。”市民赵德刚说。
“欢迎回家!”当载有烈士遗骸棺椁的车辆驶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时,来自河南、安徽等地的志愿军烈士家属及沈阳市民300余人,挥舞国旗,齐声高呼。“兄弟们,终于回家安息了!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90岁的志愿军老兵李维波潸然泪下,老人说,“现在的生活多好啊,可是生活越好,我就越想念战友,想让他们看看今天的祖国。”
退伍军人申卫平已连续8年到这里迎接英雄回家,他说:“父亲1950年赴朝作战,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父亲一样,我有责任、有义务把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继承好、发扬好。”
“去时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归时国旗覆身、无愧华夏”;“七十年了,因为你们,祖国越来越强盛”……在烈士陵园“英雄·归来”寄语墙上,人们用一张张手写卡片表达对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大好河山,由我们来守护!”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某战士的留言让人热血沸腾。
先辈洒热血,吾辈当自强;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一行行条幅上的文字,是对英雄的诉说,更是后辈们的庄严承诺。
忠魂不朽,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