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管局开展校外培训广告专项整治调研。
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到超市进行抽检。
本报记者 赵 铭
核心 提示
上半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在履职中彰显职能担当,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成效明显,认真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和省政府“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专项行动部署,全力以赴狠抓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和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截至6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420.19万户,同比增长7.36%;新登记市场主体32.38万户,同比增长15.02%。
优服务添活力增动力 市场秩序公平有序
上半年,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更加便捷,省市场监管局迭代升级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7个高频政务事项实现线上一次验证、一表填报、实时共享、并联办理,核准网上设立登记率95.4%。深化企业简易注销,将适用范围拓展至除上市公司以外的全部企业类型,公告时间压缩到20天,简易注销企业2.47万户,占退出企业67%,退出效率成倍提高。在全省范围内试行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自主申报承诺制,对公司制企业开展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
“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深化,上半年,改革举措惠及企业9.59万户,审批用时较法定时限平均压减70%以上。7月1日起,在全省启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和辽宁自贸试验区新一轮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创新优化行政审批服务,7月12日,一体化行政许可审批平台上线运行,实现登记与审批的有效衔接。
不仅勇于改革创新,更用心用情服务发展,提升企业获得感。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制发2021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取消中介服务事项7项。依托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平台,开发“中介机构服务信息主动公开”专栏,推动各类中介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开展“个转企”制度落实年活动。推动扶持政策落实落地。入库培育、引导转企个体工商户2.7万户,新增“个转企”8178户,完成年度目标的81.78%。提升扶持政策的知晓度,依托辽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累计公示扶持政策1192件,发布申请扶持导航774件;全省小微企业库入库小微企业96.5万户、个体工商户217.8万户。深化“百亿送贷行动”,引入金融活水助企纾困解难。上半年投放贷款79.7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62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0.4%、68%。
为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坚持监管执法和制度建设并重,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为企业优胜劣汰和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督促各地各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政府采购文件过程中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开展“清源”专项行动。积极做好《辽宁省公平竞争条例》立法论证和条文起草工作。
加大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力度。开展2021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部署“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行动,开展城镇水电气暖行业涉企收费专项整治。集中整治停车场违规收费行为。开展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校外培训广告等集中整治行动。加强网络交易监管,定向监测相关商品3.2万个次。全省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22万件,案值金额1842.45万元,罚没金额2791.85万元。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建立从政务服务平台到“互联网+监管”系统的信息归集机制。实现驻辽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24小时年报、全球在线报和不见面审核。推进消费环境建设。建设在线争议解决(ODR)机制,开展消费品合格率测算,畅通投诉举报和舆情反馈渠道。
严防严控进口冷链
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今年以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协调联动、团结一致,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加大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管控力度。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源头管控、注重靶向施策,严管严控首站定点冷库,全省首站定点冷库全部上线冷藏冷冻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和监控设备。坚持重心下移、紧盯重点部位、强化闭环管理,严抓严管非首站定点冷库,全面清查原库存进口冷链食品,实施第三方冷库信息备案和双重专人管理。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出台《进口冷链食品生产单位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强化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预防性消毒抽查工作。以消除存量风险、防范增量风险为重点,排查抽查生产经营单位。监督零售药店落实退热药、农村零售药店落实“一退、二抗”药品销售信息实名登记和报送制度;全覆盖风险监测抽检在产医用防护服、医用外科口罩等6类产品;组织病毒检测试剂盒经营使用专项检查,有力服务了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同时,省市场监管局变“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强化安全监管制度创新,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第三个食品安全建设年活动。强化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系统和“食安辽宁码”场景应用。完善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指导意见,创新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全省完成抽检监测任务1.83万批次,国省抽查核查处置率和处置完成率均达100%。
持续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实施药品监管专业能力提升计划,起草《药品检查员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全流程全链条监督检查,重点监管220家企业。完成“药械化”抽样3558批次。强化新冠疫苗监管,开展新冠疫苗流通环节专项整治,监督检查疫苗接种相关单位1746家。
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在全国率先全域实施电梯检验检测方式改革。全省液化石油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有593家气瓶充装单位及100余万只气瓶纳入追溯平台。发布特种设备相关地方标准6项。
不断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全国首家制发免实地核查和告知承诺获证企业监督检查指导意见。印发《辽宁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市场主体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指南》。加强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完成8种产品880批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打造质量工作新高地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今年,我省印发《关于推进质量强省战略 深化质量提升行动总体方案(2021-2022年)》,实施六大工程30个项目,部署“一省一业、一市一域、一县一品”重点任务,推进质量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激发市场主体追求高质量的内生动力。
在质量品牌创建工程方面,我省24个组织和4名个人进入第四届中国质量奖受理公示名单,较上一届分别增加60%、33%;118个组织申报参评省长质量奖评定,较上一届增加34.1%;365个组织参与品牌价值评价,相比去年增加65.9%,企业追求质量和品牌的意识明显增强;确定冰葡萄酒等5类优品团标项目,筹备“辽宁优品”认证。
在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方面,开展质量服务进万企、生产企业提质、产品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认证专家企业行等活动。创新计量比对工作模式,遴选确定5家主导实验室,对石油密度计等10个项目开展全省计量比对。帮扶16家试点小微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成化工等7个行业506家生产企业内部实验室比对。试点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积极培育认证市场,新增认证证书8012张。668家机构报名参加5个项目实验室能力验证。
在标准引领提升工程方面,组织重点行业企业参与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辽宁省标准技术审评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新增国家标准115项(主导12项)、地方标准130项。新获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7个,征集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50个。推动石油化工、农药染料等重点领域标准制定。针对化肥、塑料(膜)、橡胶3个重点行业开展企业标准对标达标行动,启动化肥、消毒液、大米3种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认定。
在食品质量安全工程方面,数字赋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推出“辽冷链”公众查询码。为粮油生产企业“把脉会诊”,提升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在质量人才培育工程和质量宣传工程方面,取得了基础性建设成效。
今年上半年,我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果。《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经人大审议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辽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筹建。印发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管理办法,新增省装备制造业工程中心等6家维权援助工作站。开展“亮剑护航”专项行动。开展高价值专利和省级优势企业培育。实施高校院所“沉睡专利”唤醒计划,促进专利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开展第二届辽宁省专利奖评选。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我省金奖获奖数量全国第四,为历届最好成绩。
此外,更值得欣喜的是,省市场监管局党的建设和机关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读书班、参观见学、主题党日、青年学党史大讲堂等活动,学思践悟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面推进“三支持”“三保障”“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活动。法治和基层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和立法建议30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应诉,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8件,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25件。科学防范市场监管法律风险,为重大疑难问题提供法律建议和风险评估27次。指导试点单位编制业务流程,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