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抗战最强音 国歌素材铸精魂

——“聚焦红色辽宁 赓续精神血脉”系列报道之三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25日

本报记者 王 坤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何时何地,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唱响,亿万中华儿女无不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最初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被选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关于《义勇军进行曲》有这样的表述,“受抗日救亡强烈氛围的感染,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迅速传遍祖国大地,成为时代最强音,对动员人民奋起抗日救亡起了巨大作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首歌荡气回肠、刻骨铭心,表达出全民族的满腔悲愤,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唱出了誓死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成为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不朽杰作。”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与辽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部部长杨晓陶介绍,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东北抗日义勇军战斗过的地方,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东北抗日义勇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奏响了战斗序曲,辽宁是《义勇军进行曲》最重要的原始素材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甘做亡国奴的辽宁民众奋起反抗,率先在全国举起抗日大旗,在白山黑水间谱写了一曲曲抗日壮歌。在中国共产党武装抗日号召的鼓舞下,东北广大民众和一部分东北军及警察部队的爱国官兵,自发组织成立了义勇军、自卫军、救国军、大刀会和红枪会等抗日武装队伍。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黄显声组建的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高鹏振组建的东北国民救国军,孙铭武、孙铭宸、张显铭等人组织的血盟救国军等,这些抗日武装后来被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清晰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义勇军中积极开展工作,并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的史实,“从1932年起,党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爱国志士参加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并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等武装。”

到1932年3月,辽宁各地相继建成的义勇军队伍达50多路,总人数近20万人,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全盛时期总人数达30万人以上。

抗日烽火在辽宁大地熊熊燃烧,义勇军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广泛流传。杨晓陶表示,此间正是电影《风云儿女》及主题歌酝酿之际。辽宁抗日义勇军的英雄事迹受到包括田汉、聂耳等在内的左翼文化工作者的关注。《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之前,田汉、聂耳都曾与辽宁抗日义勇军及其军歌、誓词有过接触。

史料记载,辽宁民众自卫军在桓仁誓师起义及唐聚伍部的战绩曾引起田汉的注意。1933年3月,田汉经介绍去北平采访了辽宁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自卫军总司令唐聚伍。同年,田汉、夏衍组织拍摄纪录影片《义勇军大血战》,在北平首映时特邀唐聚伍观看。1934年,担任《抗战日报》主编的田汉与唐聚伍在武汉再次见面,全面了解了义勇军奋勇抗战的情况。(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