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推介作品《北地》出版

再现一代东北建设者的创业史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25日

本报记者 赵乃林

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出版集团庆祝建党百年推介作品,我省作家老藤长篇小说《北地》创作完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8月24日,记者专访了该书作者老藤。

多年前就有写作想法

长篇小说《北地》通过一名老干部在病榻上对在东北工作40年的回望,重现了北大荒的建设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奋斗历程,展现出北地开发建设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信仰。

创作《北地》这样一部长篇小说是老藤多年前就有的想法。“我在东北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亲眼见证了北大荒第一代建设者的奋斗历程,我知道是这些拓荒者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里,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把北大荒建成了北大仓。我觉得这段奋斗历程应该写,也值得写,因为现在的年轻读者对北大荒第一代建设者的成长历程知晓不多。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出版集团将《北地》列为庆祝建党百年推介作品,精心编辑制作,正因为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我的创作初衷才得以实现。”老藤说。

2020年春节后,老藤开始写作《北地》。作品以倒叙的方式,讲述在主人公常克勋的晚年,其子重返父亲奋战40年的北疆城乡,在父亲的人生现场实地探访,试图从当代人的角度去解读一桩桩令父亲牵肠挂肚的往事。北地之行,不仅再现了白山黑水的风物传奇,而且回望了北地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一代建设者深沉的家国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作品结尾,常克勋从昏迷中清醒过来,久久凝视一张突出田野、村庄和炊烟的画作《北地炊烟》;儿子常寒松最后聚焦和定格的画面正是常克勋最想看到的生态宜居、百姓幸福的美好图景。在作者笔下,鲜活地呈现了一种精神的传承。

耗尽几十年东北生活储备

多年来,老藤一直致力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创作出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战国红》等一批反映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力作。其创作践行着一个作家的使命和担当,更体现了一个作家的文学功力。他的小说有宽阔的视野,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又能兼顾审美,书写出时代变迁之中人物的心路历程。《北地》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作者对地域和文化的厚爱,在历史画卷中,增强文化自信。

评论家认为,《北地》是一部值得关注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作品在个人与时代、党性与人性、父辈与子女、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关系交织中建构出一个多元复杂的文本世界,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真实生动的建设者形象,显示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北地》是老藤创作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老藤说:“我非常看重这部作品,它几乎耗尽了我几十年东北生活的储备。”对于《北地》的特色,老藤认为,这部作品的架构比较独特,用一个老干部在病榻上对往事的回忆,将40年工作生活经历过的30个地方串联起来,每一个地方都独立成章,为读者断断续续的阅读提供了便利。话锋一转,他说:“如果从内容上看,对东北风土人情的全景式描绘和人的灵魂拷问也许算是特色吧。”

老藤说,北地是文学富矿,可以挖掘的宝藏很多,尤其是本土作家,应该关注脚下这片黑土地,深耕细耕,潜心创作,要知道人也许会辜负大地,但大地必定不会辜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