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青年学生学好党史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24日

马超林 杨铠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引导青年学生学好党史,应结合其成长特点、遵循其认知规律,满足其发展需求和期待,在教育内容及方式方法上找准着力点,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营养、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目标导向。青年学生学好党史,就是要筑牢历史根基,传承过去、创造未来,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用激情奋斗、顽强拼搏的青春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国青年是具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是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是具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要引导青年学生学好党史,坚定信仰、汲取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学史明志,奋发有为。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画卷。要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党百年来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始终保持不屈不挠、大无畏的奋斗精神,从党史中获得理论滋养、精神支柱,正确对待自己人生成长中的成败得失,鼓起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青年学生须结合自身成长学好党史,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应引导青年学生把党史学习同专业技能提升相结合,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励志勤学、增长才干,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在时代大潮中成就出彩人生。

突出重点内容。历史观是人类认识历史、总结历史、运用历史经验与智慧的根本理论与方法,其正确与否,关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方向。青年学生学好党史,须树立大历史观,用正确的党史观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从而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树立大历史观,把握历史规律。青年学生要学好党史,就要胸怀“两个大局”,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从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和历史演进中,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个阶段性目标达成的历史过程;从党的百年风云激荡的历史进程中,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奋斗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从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读懂百年党史。一个国家或民族不能任意选择自己过往的历史,也不能允许随意亵渎、虚无过往的历史。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成就了新的历史辉煌。要让青年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正确认识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从而做到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行动坚决。

创新方式方法。引导青年学生学好党史,应坚持遵循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尊重青年学生需要,用历史眼光启示青年学生,用伟大目标感召青年学生,教育引导其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光荣传统发扬好,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掌握好“古今中外法”,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青年学生充满对真理和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但在信息传播复杂多元的全媒体时代,如果缺乏理性思维和科学判断,就容易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让青年学生掌握好学习党史的“古今中外法”,用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比较、对照的方法研读经典、研究党史,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努力创造未来。

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方式方法,会讲、讲好党史故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学习和弘扬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国家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牢记昨天的辉煌历史、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毅的担当,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奉献者。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通过课堂内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红色景点、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的实践育人功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党的全部实践中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深刻道理,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奋斗精神不懈怠,继承好党的光荣传统,把握好历史机遇,真正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19JD71000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