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接地气 服务聚人气

铁岭新时代文明实践有黏性见实效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24日

市民在“心愿墙”前认领“微心愿”。钱 程 摄

本报记者 李 波

从群众关心什么、在乎什么入手,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凝聚群众;围绕群众的实际需求,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服务群众。

近年来,铁岭市按照“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有黏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扎根基层中服务基层

80岁的社区居民董大妈跟50多岁的小儿子闹了点儿不愉快,于是她来到了位于莲花湖街道天水丰汇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天水丰汇社区位于铁岭新城,居民以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为主,这样的人口结构也为如何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提出了较高的挑战。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来,社区以一扇始终敞开的大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坚持在扎根基层中服务基层。

像邻里唠家常一样问清事情经过,在共同分析了矛盾的根源后,工作人员陪着董大妈回到家中。一直劝到董大妈解开心结,工作人员才起身告别。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个接地气的场所,群众愿意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的活动贴近生活,群众能参与。

在铁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搭建的6个实践载体中,有一个类似“唠家常”的活动。坐在村民家的炕头上,与村民一起回忆这些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村民身边事例阐述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实施“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宣讲人在适当的时机,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和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宣讲。

铁岭市把这种宣讲方式叫“炕头学堂”,宣讲者多为“乡贤五老”、合作社带头人、先进典型等社区志愿者,炕头上说的是农民关心的事、想学的技术、想了解的信息,只是在不经意间,用农民群众感兴趣、能理解的方式把国家政策和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说明白,有效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

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

葛尚江是莲花湖街道钟山柳岸社区居民,也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为了方便像葛尚江这样的居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放活动室,让居民们自行管理。

这种信任和贴心服务打动了葛尚江,他主动提出负责管理活动室,按时开门关门,打扫卫生等。从接管活动室的那天起,葛尚江组织球友们制定打球规则、安排值日,把活动室管理得井井有条。在他的带动下,经常到活动室打球的乒乓球爱好者已发展成一支志愿服务队,遇到街道有维修的活,他们便各自发挥专长,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又化身为防控志愿者。

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职能。为此,铁岭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雷锋超市、邻里守望、可回收垃圾兑换银行、幸福四点课堂等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服务群众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服务群众中集聚人气,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铁岭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了“百名党员认领百个心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小学生希望开学时背上新书包,有失独家庭盼望有人上门帮着擦擦玻璃……征集上来的300多个“微心愿”,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95%以上被认领。当“心愿墙”从县政府机关运回铁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后,群众也争相认领,一名开理发店的青年志愿者当天就上门了却了一名残疾人想理理发的心愿,一名做舞蹈培训的老师则认领了阿吉镇古城子村一名村民想在村广场看演出的心愿,当天,她就在电话中与村民约定了表演时间。

深刻领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内涵,以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凝聚群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铁岭市正积极探索有黏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据铁岭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做出规划,有所行动,见到效果”的要求,下一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都要真正下到一线,开展理论宣传,近距离服务群众,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