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岩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辽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系统梳理红色文化,赓续传承精神血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辽宁日报派出全媒体记者踏访遗址遗迹、专访专家学者、寻访亲历者见证者,触摸红色历史,感受红色力量,特别推出“聚焦红色辽宁 赓续精神血脉”系列报道,宣传红色辽宁历史,展示红色辽宁形象,为辽宁振兴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柳条湖立交桥北侧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便是为警示后人勿忘这段历史而修建的。
博物馆残历碑上的日期定格在90年前,残破的“一页”,重如千钧。每年9月18日,沈阳社会各界人士都在残历碑广场举行撞钟鸣警仪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九一八事变改写了历史,也让中国人民彻底觉醒。由此发轫,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十四载,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在这场全民族抗战中,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为生存而战、为正义而战,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为世界所瞩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伟大的抗战精神正肇始于这片黑土地。
“九一八事变在辽宁爆发;中国共产党第一篇抗日宣言从辽宁发出;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最先在辽宁发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辽宁揭幕。”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部副部长张国田提炼出这四条论据,充分印证辽宁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始地。
沈阳市大东区柳林街2号,当年北大营的营房旧址。一幢青砖平房被绿色施工防尘网遮盖,里面还有两幢平房也搭满脚手架。施工人员介绍:“这三幢历史遗存正在被抢救、维护,近期就将开放。”
随着近年来研究发现和当事人回忆,抗日首战之地正是在眼前这片土地上。1931年9月18日午夜时分,中国抗战第一枪打响,那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声枪响。“是夜,驻守在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官兵在突围中与日军发生激战,毙伤日军20余人。”——史料充分证明,所谓东北军不发一枪一弹,将北大营拱手相让之说绝不属实。
东北爱国官兵此后的抗争壮举为更多人所知,从长春南岭战斗、江桥抗战,再到锦州抗战、热河抗战。而与之相比,北大营官兵出于民族义愤打响抵抗的“第一枪”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它向世界昭示:中国人民不甘受侮!中华民族不可欺凌!(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