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产业 美环境 树新风

——锦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侧记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19日

李 月 本报记者 高华庚

核心提示

田间地头生机盎然,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文化广场设施齐备,百姓脸上笑容洋溢……漫步锦州乡村,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锦州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把乡村振兴和党的建设、产业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变美、令农民致富、促农业发展,村民不仅富了起来,人居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大融合,描绘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农旅融合产业兴旺

8月17日,北镇市东门外村的生态产业园内,绿意葱茏的枝蔓爬满葡萄架,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

“今年葡萄长势好,口感也甜,产品供不应求。”东门外村党支部书记程国东看着满园硕果喜笑颜开。他说,村里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打造集农业种植、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现已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2栋,栽植葡萄、樱桃、火龙果、桃、早熟红梨等温室水果,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小村庄干出了大产业,既得益于天时地利,更得益于人和。近年来,面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等课题,锦州市以“三变”改革为引领,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同时,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风光和丰富的现代农业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以域内富有特色的农业产业为依托,不断辐射带动村民参与,不仅为农民带来“甜”美生活,也让农民吃上了产业饭、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增强全市乡村振兴的产业持续性,锦州市不断加大力度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推荐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纳入“省内扶贫产品名录”。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订购、线下配送,推荐扶贫产品在京东商城锦州农特产馆、淘宝等平台上线售卖。打造锦州苹果、北镇葡萄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和“北纬42°”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对36个“三变”改革促乡村振兴示范点进行推广。

目前,锦州市有1093个村确定了“三变”改革项目;培育816个合作社、163个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全市累计发放政策性专项扶持资金1.71亿元,引导对接0.75亿元信贷资金;75家民营企业参与“三变”改革,撬动资本投入5.1亿元。

美丽乡村宜居宜业

走进凌海市翠岩镇牤牛屯村,一幅美丽静谧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整洁美观的农家小院散落在山水之间,干净宽阔的乡村道路蜿蜒至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远道而来的游人漫步田园风景之中……“我们村靠红色文化发展旅游和果蔬产业,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日子越过越好。”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牤牛屯村的变化,源自锦州市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面对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课题,翠岩镇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为核心,成立牤牛屯果蔬合作社,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在做好黄金瓜采摘的同时,增加种植品种,供应锦州各大超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所在地,牤牛屯村还把美化乡村环境作为基础条件,实施全村景区行动,把道路建成风景线,小组建成小公园,全村建成大景区。同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建成红色党建广场,将红色主题和红色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庄整治,充分提升红色文化内涵,增添了干事创业的巨大精神动力。

“以前,车辆出入不方便。现在不一样了,路增宽了,还增加了很多停车位,村里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敞亮了!”村民望着家门口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颇有感触地说。

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离不开真金白银地投入。今年以来,锦州市出台《“三落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16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持续强化各县(市)区、各部门的工作责任,提出分阶段推进措施,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和责任领导。同时,锦州打造“产业振兴+小额信贷”模式,全面落实“应贷尽贷”,全市形成扶贫资产469项,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8416.1万元。目前,锦州市有56.4万名农民变成“股东”,整体增收近7亿元;建设美丽示范村113个;先后分三批选派1812名到乡村工作的干部,共争取资金2.33亿元,引进发展项目343个。

文明新风遍吹山乡

义县白庙子村的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从村部出发走到对面山上,一眼望去,四五栋房子依山而建,中间隔着农田、河流、菜地。

半山腰的那一户,是村里的道德模范赵亚芹家。赵亚芹家院子里有3间砖瓦房,门前收拾得干净利落。院里的鸡在树下刨食,黄牛哞哞叫。

“赵亚芹一家被评为我们村的道德模范,不仅脱贫致富干得好,还是全村公认的敬老爱亲榜样,每个月的‘道德银行’积分都是全村最高的。”白庙子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华说。

刘金华所说的“道德银行”,是白庙子村在乡村治理中创造性开拓的新路子。“我们为全村381户村民每月每户发放20个积分,然后根据村民日常行为进行加分或减分,剩余分数月底可以在积分兑换点兑换生活用品,按1个积分折合1元钱计算。建设‘道德银行’的资金出自村集体收入。”刘金华说。

白庙子村每年还会根据总体积分情况,按照得分高低评选出5户至10户“幸福家庭”以及“最美白庙子人”。在“道德银行”的带动下,爱护环境、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文明行为成为白庙子村的新风尚。好风气好习惯,也带动了白庙子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锦州市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推进乡风文明提升行动,通过整治环境卫生、破除歪风陋习、培育优良家风、深化文明创建、振兴乡村文化、信守村规民约,形成“城乡环境更加美丽,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德治力量更加凝聚,精神风貌更加饱满”的崭新气象,让文明乡风扮靓山乡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