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使命 守护人民健康

——写在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19日

一名80多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下病情好转出院。(资料片)

辽宁医务人员赴湖北武汉雷神山医院支援抗疫。(资料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谷天祥教授团队为患者紧急手术。(资料片)

本报记者 王敏娜

核心提示

无影灯下废寝忘食,柳叶刀尖精研极虑,抗疫一线大爱无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坚守,他们在生死线上日夜奋战,他们肩负着防病治病、传播健康的使命,他们是医师——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全省广大医师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和优良医风,守护着全省人民生命健康,提升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数质双增

医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近年来,我省医师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全省执业(助理)医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水平居全国前列,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长江学者特聘岗位3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5名。广大医师队伍不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执业梦想与情怀,始终坚持自律、自省和自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扎实推进健康辽宁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省卫生健康系统把医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健康辽宁的基础工程,通过建立科学的考试聘用机制、制定有效的教育培训制度、创造适合医师事业发展的职业环境,医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数量满足需求,能力得到提升,服务半径优化,实现了数量和质量“双增长”。2020年,我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97岁,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0.8/10万、3.4‰,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2年的10.46%提高到25.18%,居民主要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生命至上

抗疫一线作出辽宁贡献

他们是救治患者的主力军,也是抗击疫情的急先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担当,尽职履责、冲锋在前,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保护全省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广大医师不仅始终坚守在省内疫情防控一线,在国内其他地区疫情紧张有需要时,他们毫不犹豫选择逆行而上。自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先后派出2000余名医务工作者支援湖北、黑龙江、吉林、北京、新疆、河北等地,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与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在沈阳、大连、营口发生疫情的关键时刻,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及各市医疗卫生机构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全省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连续征战,用生命见证使命、用奉献诠释宗旨,坚决打赢保卫沈阳、大连、营口抗疫阻击战。10合1混采检测技术、从严从快流调溯源、快速响应等疫情防控“辽宁模式”为大中型城市疫情防控提供了辽宁经验,贡献了辽宁智慧,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赞扬。

优化服务

群众就医获得感显著提升

切实改善医疗服务,优化群众就医体验是全省医务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为减少群众就医等待时间,全省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展和严格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全省三级医院全部开通网络、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并持续探索和改进,日常预约号源投放率稳定在70%以上,疫情期间预约号源投放率达到100%;分时段预约进一步精确到半小时以内,最短达到5分钟。全部三级医院和一半以上的二级医院采取诊间支付和网上支付等便捷移动支付缴费方式;多家三级医院成立“集中式检查预约中心”,提供结果查询和就医信息推送服务,服务流程更加便捷、高效。

2020年,全省累计开展日间手术8000余例,有效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缩短了患者等待住院和手术时间,缓解了住院难、手术难。我省患者满意率从2015年的87%提升至2020年的95%,始终在全国名列前茅。

健康扶贫

优质医疗服务全民共享

实施健康扶贫、推进大病专项救治的路上亦有医师的身影。

我省积极推进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大病专项救治病种从7种扩大到30种,156家高水平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为救治对象开通绿色通道和优先安排诊疗服务,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为患者提供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全省重大疾病临床诊疗和质量控制专家组作用,针对每个病种制定临床路径,开展质控检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充分利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有效降低患者自负费用,基本实现了应治尽治的目标,有效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进入“十四五”开局阶段,为了将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我省把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模式作为脱贫地区县域医疗机构针对所有罹患30种大病的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基本实现了应治尽治的目标,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大爱无疆

推动边疆地区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发展

从海拔4500米的西藏高原,到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戈壁,到处活跃着辽宁医师辛苦奉献的忙碌身影。

“十三五”期间,我省167人次“组团式”援疆援藏队员奔赴边疆开展医疗支援工作,高级职称占比83%,平均年龄42岁。辽宁医疗专家采取“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长线加柔性”等帮扶模式,为边疆培养业务骨干200余名,夯实人才梯队建设。援疆团队在新疆塔城医院建成负压结核病实验室和艾滋病毒基因检测实验室,结束了塔城地区没有专业负压结核病实验室的历史。建立“卒中中心”急性脑卒中急诊救治“绿色通道”,成功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填补了塔城地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空白。获批塔城地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为降低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援藏团队建立“那曲市高原医学研究院”,并与中科院合作建立了临床质谱检测实验室,成为中央引导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开展了单孔腹腔镜下的盆腔肿瘤切除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等240余项新技术,填补了藏北多项医疗技术空白;获8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发表首篇SCI,让世界知道“那曲诊治经验”。

多年来,辽宁专家团队为提高边疆危急重症救治水平,推动边疆地区优势学科建设,迅速有效弥补医院学科发展急需的技术短板,实现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模式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为保障人民群众就医质量,着力解决患者的“急难愁盼”问题,卫生健康系统全力以赴,广大医师更是尽己所能。

在急诊急救方面,我省不断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强化院前院内急诊急救紧密衔接,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暨“五大中心”一站式实时交互智能平台,推行急诊急救一体化建设。目前全省胸痛中心达到76家、卒中中心32家,2021年底前全省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全部设置胸痛、卒中中心。全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达到88家,并已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达到70家。

此外,为方便老年人看病,全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普遍开设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设置老年人便民“绿色通道”比例达到97.6%。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老年人扫健康码困难等实际情况,各医院均强化了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措施,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