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防溺水耳边提醒更要教会本领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19日

刘 璐

近日,暑期学生溺亡事件再成舆论焦点。8月8日,辽宁省抚顺市7名初中生在水库游玩时4人不慎落水,2人被救援队打捞上岸时已失去生命体征;8月15日,广东省兴宁市合水镇一名6年级学生溺亡……新闻中父母的痛哭让人揪心不已,每一起溺亡事件,令生命陨落、家庭破碎。

每至暑期,“防溺水安全知识请记牢”“这堂防溺水课一定要上”等科普宣传数不胜数,而与之相对的却是依旧频发的溺水事件。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占其中的56%。

话题老生常谈。溺水事件不断,症结在哪里?“良方”何在?“针对青少年溺水事件,应将游泳及其他遇险事故时自救互救的技能作为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课’。”蓝天救援队培训部副部长赵鑫总结过往多次的未成年人溺水救援经验,给出这样的建议。

科普宣传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安全教育等课程仅仅是将防溺水带到了人们的观念层面,是一种“耳边提醒”。但是,知识有没有听进心里,内容又有没有转化为行动?说到底,说十遍,不如做一遍,尤其是这些与人们生命息息相关的事情,“耳边提醒”重要,“教会本领”更必要。在无法预测的意外发生时,在危险来临时,唯有在身的技能才是我们自救的利器。

将应急自救技能作为“必修课”并不是空谈,一些城市已有实践。譬如江西省新余市暨阳学校利用本校的游泳馆场地开展游泳教育,费用全部由政府财政资金支出,逐步让全市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和防溺水知识,让更多孩子和家庭受益。

普及应急自救技能需要多方合力,唯有政府履责、学校尽责、家庭知责,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溺亡的悲剧少发生,直至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