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速朽与不朽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18日

高 爽

评论近来几个娱乐明星出事,不知谁先起的头,反正有好多人在复制这样的形容:“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于是,就出现了“塌房”这个流行词。

上面引用的这句话出自清代传奇剧本《桃花扇》,是作者孔尚任经历十余年三易其稿完成的经典戏剧作品。故事的时间段是清军入关攻陷北京城之后,明宗室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廷随即覆亡的一年时间,作品以名士侯方域和歌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探讨南明覆亡的原因。这是一出历史大悲剧,如作者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从戏剧史的角度来说,《桃花扇》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古典戏剧中极其少见的以悲剧收场的一部作品,连《窦娥冤》里那种父亲中举做官之后为窦娥平冤昭雪的“光明的尾巴”都没有,可见作者亡国之痛、感伤之深。

剧中最经典的唱段正是这段《哀江南》:“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把如此大的悲痛用在形容娱乐明星的沉浮上,让我真有点生气,可惜了戏剧名家孔尚任的好词和深情。当然也必须承认,这几个娱乐明星“塌房”的速度与南明小朝廷还真有一比。

而网络,恰恰让这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速朽变得习以为常。都说网络是一个让人健忘的地方,每天大量信息不断刷新,谁还能记得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红极一时的人、轰动一时的事?所以,也就难为了那些流量明星拼尽全力也要待在热搜上,生怕粉丝把他们忘了。

但是,与此同时,人又是被记忆塑造的,每个人都带着记忆生长,在师长的讲述中、在历史教科书中不断强化历史记忆,直到它们变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没有经历过甲午,没有经历过抗战,但这种被侮辱被奴役的感受我们永远都记得;我们也没有经历过大唐盛世、雅宋风华,但这种大国气象我们永远都记得。而网络,也同样让记忆的不朽得以强化,甚至不需要再去翻阅档案馆里那些泛黄的纸页,一个搜索框就能完成记忆的重现。

所以,建立历史感,在网络时代就有了更多的意味。那些明星八卦、无病呻吟,哪怕收获再多的关注和评论,也会很快被遗忘。只有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大悲欢以及这些事件中带给我们感动和力量的人和细节,会被一代又一代人重新提起、重新置顶。

于是,网络世界最终还是会回到地面,就像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行走网络中的历史感,于公众人物而言,就是留下好作品、好人品。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就是留下值得被后世珍惜哪怕只被自己的后代珍视的话语、故事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