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中:不懈创新为大国重器“铸魂”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13日

刘 言 本报记者 赵 静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面对创新之路,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先进钢铁材料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李殿中,对自主创新有深刻的认识。

今年6月28日,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100万千瓦发电机组最核心的部件——水轮机转轮,就是采用了李殿中团队的“高温合金相控制技术”制造的大铸件,成功解决了该铸件依赖进口的难题,这也是李殿中团队又一次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大国重器打造核心关键部件。

1998年,李殿中入选中国科学院院级人才计划,到金属研究所工作,并组成了10余人的科研团队。为了弄清大型钢锭性能不稳定的症结,李殿中大胆尝试,将直径2.4米、高3.5米、单重100多吨的大钢锭平剖开来研究,而且不囿于国际主流观点,通过细致分析得出新结论。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但在“稀土钢”领域我国一直存在技术瓶颈。2007年起,李殿中带领团队,以不服输的韧劲儿开展攻关。一开始,加入了稀土的钢性能总是不稳定。为此,李殿中专门跑到稀土生产现场,观察稀土冶炼过程,终于发现原来是稀土厂家为了追求纯净,将稀土中的铁、碳等元素分离了出去,而这些恰恰是炼钢不可缺少的成分。李殿中将稀土带回所里亲自冶炼,终于获得成功。

“1吨钢只需加入100克左右的微量稀土,即可使疲劳性能提升一个数量级。”在这场稀土钢的技术攻坚战中,李殿中“点石成金”,为高端基础零部件国产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从生产实践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服务于生产实践。”多年来,李殿中带领团队突破了大型船用曲轴、三峡水轮机转轮、核电压力容器等大型铸锻件的核心制备技术,研究成果在全国重机和特殊钢等行业的50余家企业成功应用,为企业新增产值数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