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优秀出版人谈出版追求

厚植思想内涵 深耕文化精品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13日

《共产党员》封面。

获优秀出版人物奖的姚宏越编辑的《王愿坚文集》。

本报记者 赵乃林 文并摄

核心提示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

国家新闻出版署日前公布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名单,我省荣获12项大奖,其中,共产党员杂志社、大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2家单位获先进出版单位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王星、辽宁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侯维佳、春风文艺出版社姚宏越3人获优秀出版人物(优秀编辑)奖。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进获奖单位、采访获奖个人,了解他们是怎样播种、耕作的?

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的引领作用

共产党员杂志是全国创刊最早的地方党刊;长期以来,它一直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地方党刊。

创刊以来,共产党员杂志始终坚持把高扬党的旗帜、宣传党的理论作为第一职责,始终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办刊宗旨,始终坚持把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作为根本价值追求,始终坚持把内容生产作为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采访时,共产党员杂志社有关负责人说,书刊出版不同于其他工作,复杂性和艰巨性正在于它的精神属性,承担着塑造心灵的特殊职责。所以,一个出版人就要深刻把握出版物的思想内涵,着眼价值追求,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履行好党刊的职责使命,宣传好党的主张、传播好党的声音,也才能切实担当起党刊肩负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国有文化企业,大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思考最多的也是肩负起怎样的社会责任。他们充分发挥出版发行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让市民于书香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与意义。

深耕具有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出版项目

“图书的灵魂是什么,内涵如何把握,怎样在读者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离不开出版人的文化追求和职责担当。”接受采访时,王星从这里谈起。

大学图书出版肩负着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传播优秀学术文化的历史使命,是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的重要力量。王星告诉记者,从事大学图书出版工作26年,“出好书”是他的初心,“多出好书”是他的使命。

怎样“出好书”“多出好书”?这涉猎很多方面,王星从图书选题建设抓起。提出“大教育”出版定位,深挖教育资源优势与特色,潜心教材建设,构建了以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教材为主体,并不断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教师教育延伸的全线教材出版体系;厚植大学精神,深耕学术精品,“十三五”期间策划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图书累计6项110种,策划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图书累计7项70种。出版了一批具有深厚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重点出版项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产生广泛影响。“通过出版更多的精品好书让科学文化得以积累、知识技能得以传播、社会认知得以集成、人类文明得以梳理,唯有此才能不负时代不负自己。”王星说。

如果说一本书是从抓选题开始孕育,那么印刷工厂就是图书出生的地方。侯维佳说:“图书是可以留存千年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印出高质量的‘传世书’‘良心书’,给图书久远的生命力是我们的追求和担当。”由此,他采取了加强企业自主研发、加强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公司的图书印装质量在全国印刷业名列前茅。

侯维佳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只为给好书一个健康长寿的身体。”

优秀出版人应该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文化人

获优秀出版人物(优秀编辑)奖的姚宏越,就是这次获图书奖提名奖《王愿坚文集》的责任编辑。

姚宏越告诉记者,他相信罗曼·罗兰的这句话:幸运的背后,总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撑,松懈下来,幸运也就溜走了。

记者采访时发现,姚宏越幸运的背后,其实都是些与幸运无关的故事。为了一个好的图书题材,他主动策划,邀约作者,他的通讯录上记有大量作家和学者的地址,这些年他跑了个遍;认准了一部好书稿,他多次耐心与作者沟通,几乎每天都要通一个小时的电话;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为在一个月里推出一部战“疫”图书,他就像一个快递小哥,每天奔波在市区的单位、排版员家和两位校对员家之间,终于推出了国内最早的一部战“疫”主题文学作品;上个月推出的布老虎长篇小说《花笺》,为沟通书稿问题,他给作者先后写过30多封信……

不过,他说,幸运的背后还有锻炼和成长。从事图书出版工作12年,累计编辑图书300余种,责编图书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60余项,还曾第一时间策划推出抗疫主题图书《战疫纪事》《烟波江上》等作品,先后推出《战国红》《拔河兮——脱贫攻坚临潭记》《情牵也迷里》等脱贫攻坚题材作品。

记者问:“你心目中的优秀编辑是啥样的?”姚宏越答:“图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是各种文化的交汇点,编辑本身就应该是文化人,优秀编辑应该是有社会责任感、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的优秀文化人。”

他还说,他会一辈子为此努力。

“聚焦我省获中国出版政府大奖作品”系列报道到此结束了,采访不同奖项的相关出版人,记者感到,他们的职业造诣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也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辈子,我的生命跟图书交织在一起。我希望等我老时,看到我编辑的图书仍年轻。”一位老编辑的话还感动着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