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模精神在辽宁振兴中熠熠生辉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10日

梁启东

核心提示

一个地区的人民有一个地区独特的精神气质。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中,辽宁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勇于实践,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辽宁成为一个劳模辈出的地方,劳动模范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广、社会影响之大,在国内独树一帜。辽宁独有的“劳模现象”、厚重的“劳模文化”、耀眼的劳模精神,必将在振兴进程中熠熠生辉,激励干部群众有更大作为。

辽宁劳模灿若繁星形成独有的“劳模现象”

在辽宁工业发展进程中,一大批劳模在“沸腾的群山”“希望的田野”中诞生。这些劳模以厂为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忘我工作,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为新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他们的激情奉献,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也有他们的“英雄族谱”。劳模精神鼓舞了辽宁几代人,那一个个名字灿若星辰,至今令人心生敬意。

从“一五”计划开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辽宁工人阶级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创造了一项项中国工业化的骄人业绩,生动诠释了长子情怀、忠诚担当的深刻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东北全面振兴新时期,劳模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辽宁在工业、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战线涌现一大批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先进典型,产生更多的劳动模范和创业建功的标兵。

因为是重化工业基地,辽宁承担许多“国”字号工程,所以辽宁劳模有一个突出现象——科技英才特别多,“大国工匠”特别多。一代又一代科技精英,为辽宁智造铸魂;一批又一批大国工匠,为辽宁装备助力。正是因为他们,才实现了从“辽宁制造”向“辽宁智造”“辽宁创造”的转变。

辽宁是一个劳模辈出的地方。改革开放前30年,辽宁一省的全国劳模数量占全国的1/10。到目前,辽宁有1500多人当选全国劳动模范,数量居全国前列。可以说,辽宁的劳模数量众多,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奋斗和创业历程正是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的缩影。辽宁劳模灿若繁星,成为一张张鲜活而亮丽的“辽宁名片”;那一个个名字耀眼且温暖,是新时代辽宁精神的鲜明写照。

劳模精神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

辽宁劳模群体之所以代代接力、经久不衰,辽宁劳模之所以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绝非偶然,是因为辽宁有一种浓厚的崇尚劳动、崇尚工匠、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

劳模精神植根于悠久的工业历史。辽宁有着悠久的工业化历史,工业资源丰厚,工业文化浓厚,是盛产“大国重器”的“共和国装备部”。辽宁的工业和许多工业企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共和国发展史上有上千个“第一”,繁荣的工业文化曾引领全国风气之先。辽宁历史展示了新中国工业化的辉煌,刻录了一代代辽宁劳模的奋斗形象。正因有工业文化的熏陶,有纪律性强的工人阶级的组织基础,有当时全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带动,有红色基因的一脉相承,辽宁才成为锻造模范人物的“大熔炉”,这块土地才成为劳模辈出的精神高地、培育好人的道德沃土。

劳模精神植根于完善的制度保障。辽宁有一整套完善的关于劳模的培养、选树、激励机制,有一个制度保障劳模、组织关爱劳模、人人争当劳模、处处都有劳模的社会环境。很多城市建有劳模主题公园、劳模纪念馆;很多城市建有以“劳动”命名的公园,或以“劳动”为主题的纪念场所,以“劳动”为题材的街头雕塑小品;很多城市建有全国劳模浮雕墙、劳模事迹长廊。在鞍钢,70多年来诞生各级各类先进模范人物上万名,其中有全国劳模119人,学先进、保先进、超先进成为企业的文化现象。

劳模精神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辽宁能够劳模辈出,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浸润。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宽广辽阔的地域文明,造就形成了辽宁人友善豁达、大气宽厚的豪爽性格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辽宁人有担当精神。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讲责任担当、讲组织纪律,党叫干啥就干啥,一声令下,收拾行囊,就开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先后有100万辽宁工人支援全国各地。听党话、顾大局,讲奉献、图进取,“国比家大”是辽宁人天然的情感,独特的地域民风和文化沉淀为优秀的道德基因,在一代又一代辽宁人身上生根发芽、传承不息。

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

劳模是各条战线上的骄傲,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众多辽宁劳模身上体现出来的劳模精神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

坚定信念、追求崇高是劳模精神的政治本色。辽宁劳模辈出,离不开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崇高的理想信念都是劳模精神的政治本色。正是在与党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追求中,在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事业里,辽宁劳模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世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时代标杆。

大爱情怀、忠诚担当是劳模精神的价值追求。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辽宁人民具有报效祖国、勇于担当的坚定信仰和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怀。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时期辽宁人民展现出来的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精神,是大爱情怀、忠诚担当的真实写照;新中国建设初期辽宁为全国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大爱情怀、忠诚担当的具体体现;在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展现出的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英勇气概,是大爱情怀、忠诚担当的生动实践;辽宁大地英模辈出、薪火相传,是大爱情怀、忠诚担当的有力证明。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劳模精神的质朴品质。辽宁劳模是一个朴实无华的群体。不管职位高低,他们都勤奋工作、严格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尽心尽力。他们身上,充分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国家谋利益的崇高精神。他们的奉献精神,不仅支撑起他们个人的人生信念和生命价值,也诠释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切含义。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

自主创新、自强不息是劳模精神的核心内涵。综观辽宁劳模群体,在其众多特质中,自主创新是劳模精神最鲜活的特征,是劳模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内涵。可以说,辽宁劳模是自主创新、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自主创新、自强不息精神使他们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取得卓越的业绩,从而走在所处时代的前列。

新的征程上继续把劳模精神发扬光大

劳模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对辽宁历史积淀和文化特征的提炼,是对辽宁人共有的精神气质与价值追求的升华,是凝聚和激励辽宁人民不断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辽宁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让劳模精神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广大劳动模范工作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敬业奉献。劳模身上所具有的爱祖国、爱事业,有理想、有信念,渴求真理、勇于拼搏、不畏牺牲的可贵品质,体现了长期以来辽宁人民忠于党、忠于祖国的坚定信仰和担当奉献的家国情怀。因此,要突出劳模精神的引领作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用劳模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

让劳模精神发挥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勇于创新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当代劳模身上最闪亮的新特质。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征程上,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经济发展的动力由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要求广大劳动者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追求精益求精,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在振兴发展中进一步向质量、效益、内涵、集约方向发力,让劳模在劳动技能、创新方法、管理经验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树立示范标杆,以点带面,全面辐射,让劳模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企业文化之中,以劳模精神引领创新文化,用工匠精神雕琢创新人才。

让劳模精神发挥社会风尚引领作用。劳模是辽宁文化的突出符号,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好劳模的引领作用,可以发现、发掘出更多立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带动更多的劳动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每一位劳模都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他们身上具有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价值追求,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境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道德取向,彰显着劳模精神的魅力。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不断提升劳模品牌效应,用劳模先进事迹感召全社会,用劳模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