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甸县河口村推广燕红桃发展旅游业,成为“中国美丽乡村”——

“桃花盛开的地方”结出幸福果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05日

本报记者 蔡晓华

8月2日,天刚蒙蒙亮,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的郎大嫂农家院内已是一派忙碌景象。“今天中午要接待客人,得早点准备,大锅炖鱼、小鸡炖蘑菇……保证让客人吃到最地道的河口风味!”老板程淑华笑着说。

这个农家院,程淑华和闺女已经开了11年。“除了这处农家院,家里还有80多棵桃树,两项加起来,一年少说也能收入十多万元,这不就是小康生活嘛!”程淑华说。

“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但前提是方向要正确。路子对了,坚持走下去,后面的事自然水到渠成。”河口村党支部书记郎显琨的话,道出了这些年河口村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

30多年前,河口村并不富裕。全村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不足3%,其余全部是山林。然而,山上没有经济作物,大部分村民只能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

靠山吃山,如何让山地生金?河口人苦苦寻找良策。

当时,由北京市林果研究所杂交育成的一种水蜜桃,与河口村桃树进行嫁接,结出的果实大而肉厚,色泽嫣红。因从北京燕山引进,这种水蜜桃得名“燕红桃”,一经上市,广受好评。

河口人由此觅得商机。经过调研,村“两委”决定以燕红桃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村里积极引导下,燕红桃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短短几年间,河口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山上山下都栽上桃树,面积超过万亩,年产量达5000万公斤,年产值约1.52亿元,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依托万亩桃林,河口村确定了“以人为本、生态立村、农业稳村、旅游兴村、文化塑村”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打好“绿色牌”,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业,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河口村筹措资金,先后在万亩桃园的两端新增山门2座,新建了村部、文化活动广场、环岛路、停车场,修建绿化带,拓宽改造道路,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同时,适时推出鸭绿江边桃花节、辽东特色山珍采摘节等节庆活动,以及边境游船观光、民俗村体验、长河岛异域风情等特色旅游项目。

近两年,河口村又依托河口断桥、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上河口火车站等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旅游产业,成为国内外游客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出力,没有苦日子。”打理100多棵桃树并经营民宿的王忠武对记者说。6年前,他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和妻儿在桃花岛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

春赏桃花夏游江,秋品鲜桃冬捕鱼。随着游客的增加,河口村村民兴办的农家院越来越多,目前已发展到168个。全村形成了以万亩桃林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和以农业观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为品牌的乡村旅游产业,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昔日的小村庄,华丽转身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生态文明村”。

河口村,被称为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中“可爱的故乡”。“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将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河口的美丽传承下去!”郎显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