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东京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们根据增长速度研判经济形势,那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该怎样分析经济形势?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不能再用过去的老办法。因为无论GDP增速还是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速,皆是数量指标,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
GDP增长率高低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就是说,GDP增长率与经济形势不可画等号,不能说增长率高,形势就好;增长率低一些,形势就不好。再往深处想,用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长率判断经济形势其实也不可取。从经济学角度看,投资、消费、出口皆属于一定时期的支出。支出增加,并不保证收益就一定增加;有些时候,支出增加反而可能令收益下降。个中原因,是因为支出增加后收益能否增加,要受诸多条件的约束。对此,分别解释:
关于投资与收益。经济学有一个基本规律“投资边际收益递减”。意思是,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而增加投资,新增投资与新增收益的比率会不断下降。举个例子:某企业大规模增加投资,产出也随之增加,可若市场需求未增加,或产品不适销对路,结果形成大量库存。倘如此,投资增加后利润就不会增加,甚至可能亏损。
关于消费与收入。一般地讲,消费支出由收入决定。这是说,一定时期消费支出增加,表明同期居民收入在增加。但这并非铁律。比如发生通胀后,消费支出增加也许是消费品涨价所致,而非收入增加;而有了消费信贷后,人们贷款买车买房,消费增加也不代表当期收入增加。
关于出口与进口。本国将商品出口到国外可以换回外汇,但换汇本身并不是目的,出口的目的是为了进口。说得更直白些,外汇的实质是外国对本国的欠债(或借条),若不用于进口,外汇就不过是一串数字或者一堆纸。正因如此,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看来,最佳状态是进出口平衡。
因此,研判经济形势应重点看发展质量。具体应从收益角度看,可分三个层面:
看总收入。总收入包括居民收入、企业利润、政府税收。这三大主体的收入,加总起来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不同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反映经济质量的指标,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增加,说明经济发展质量在提升;国民收入减少,说明经济发展质量下降。
看经济基本盘。所谓经济基本盘,是指失业率、通胀率、宏观债务率以及国际收支状况等。若失业率和通胀率适度,宏观债务率可控,国际收支保持平衡,表明经济运行质量稳定。反之,如果失业率和通胀率大幅上升,宏观债务率超出警戒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表明经济运行存在隐患,发展质量不佳。
看收入结构。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分析经济形势还应从收入结构看。若居民收入、企业利润、政府税收保持同步增长,说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协调。反之,若居民收入增长低于企业利润增长,意味着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而企业利润增长低于政府税收增长,说明税负偏重,经济发展缺乏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