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江口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04日

房井岩

在祖国的版图上,叫三江口的地名确实不少,昌图境内的三江口虽未声名远播,但其居于辽宁、吉林、内蒙古自治区之间,战略地位不容小觑。

按地名理解,以为三江口是三条江的交汇处,可实际上,三江口只有一条河,那就是东辽河,与其对应的西辽河则在此地西面十几里外,从吉林入内蒙古自治区并列南行,二者交汇处在百里外的福德店。

来自科尔沁草原的风沙和来自东辽河的洪水应该是这里大自然的主角,风沙肆虐,河水流殇,昔日的三江口该是怎样的一种景象?雨大时洪水乱闯,无雨日沙土飞扬,三江口人民凭着改天换地的精神,硬是唱响一首改变环境的战歌。那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那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那悠久厚重的文化历史,不断地牵引着我的好奇心。

终于,一次文化活动,我与文友得以乘车从昌图出发行驶百余公里到达三江口镇。

三江口城区不大,主街有两条,镇政府、火车站、学校、医院、邮局、信用社及老供销社、粮库等建筑依旧坚强地支撑着早年的街形,尽管许多地方正在拆迁,街道不算规整,但一处处商业门点、路边摊床及农贸市场、步行街等见证着三江口的繁荣,三江口火车站始建于1917年,建站之前,这里就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火车站虽历经百年,却充满浓郁的现代色彩。

我们的车队从新三线跨过铁道后继续北行,最后到达东辽河大坝。在这平旷的大平原上高出一道大坝,登高望远,其视野不亚于站在高山之巅,堤上栽的是龙须柳,一棵棵高大挺拔,在风的吹拂下,甩动着茂密的龙须,仿佛在欢快地迎接着远方的客人,在辽宁北部坚守在东辽河大坝上,忠诚护佑着三江,护佑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无论是桀骜不驯的狂沙,还是放荡不羁的洪水,到这里都会水顺风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平畴辽阔、树带纵横的壮观景象。

团结村东北不远就是三马架村,而在三马架村西南,一道南北绵延数里的沙梁白白亮亮,当地人称其为“白沙滩”,现已从这个地区出土或发现了11尊人面蛇身的石像,距今已超过五千年甚至六七千年,以至于专家推断“红山文化的晚期阶段已经到达西辽河与东辽河的交汇处”,这些发现使白沙滩成为举世瞩目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三江口境内的历史遗址还不止于此。三马架村南边有个庄家窑村,这里有一个名为小塔子的自然屯,因其村旁小山上有座小塔而得名,经考证,这个小塔子就是辽代韩州二迁之地。也就是说,三江口的小塔子曾是辽代韩州二迁治所。

我不知道三江口地区到底有多久远的历史,也不知道无情的风沙到底埋藏了多少故事,我只知道这肆虐无情的风沙今天已被三江口人民制服了。三江口人民几十年来因地制宜,植树造林,在东辽河大坝上栽种成排的龙须柳,在中部沙土地上遍植纵横交错的杨树带,阻挡了来自科尔沁草原漫天的风沙,才形成三江口地区今天的风光。现在的三江口,西部东辽河水波荡漾,东部大沙梁林海滔滔,而位于大河和林海之间的则是大片的沙土地,被纵横交错的林带分割成一块块带着故事与传说的网格,十几个村100余个自然屯星罗棋布地散落其间,到处都是历史故事和边地风景。

走进三江口,就是走进大河、林带和风沙交织的特殊风景里;走进三江口,就是走进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神奇童话里;走进三江口,就是走进三江口人民建设家园的澎湃激情里。如果有时间来到这里,会找到无边的乐趣。

三江口,迷人的三江口,如诗如画,如梦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