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讴歌时代

展出的每一幅照片都有故事

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02日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乡村小学》 史春 1993年

《热流》 线云强 1997年

《矿工》 王玉文 1983年

《深情》 崔博谦 1981年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张峻 1961年

《声震山河》 张甸 1957年

《彭德怀亲临朝鲜战场前沿》 金铎 1953年

本报记者 凌 鹤

提要

“文心向党”辽宁省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在辽宁美术馆展出后,带来良好的社会反响,达到了以艺术反映党的伟大历程,重温党史、凝聚精神、共鸣情感的展览初衷。其中,展出的八十五件摄影作品,涵盖我省代表性摄影家的精品力作,展现辽宁摄影的时代发展面貌,尤其是重大主题摄影作品,讴歌时代,讴歌人民,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生动的故事。

跨越70余年

反映重大主题的佳作备受关注

“文心向党”辽宁省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在辽宁美术馆展出期间,摄影作品展厅观者众多。展出的85件摄影作品,涵盖辽宁几代代表性摄影家的精品力作,鲜活展现辽宁摄影的时代发展面貌。这些作品均为荣获摄影重要奖项的精品佳作,影响广泛,时间跨度达70余年,包含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创作。其中,反映重大主题的精品佳作备受关注,主要作品有梁枫《在正义面前》、金铎《彭德怀亲临朝鲜战场前沿》、赵大鹏《集市》、张甸《声震山河》、张峻《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刘志超《学妹有约》、王玉文《矿工》、线云强《热流》等。

深入生活、深入人民,以小见大反映重大主题是辽宁摄影的突出特色,摄影家用镜头记录下辽宁发展振兴的感人故事。参展摄影作品以历史为主线,以光影定格珍贵瞬间,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题材、拍摄方式、摄影独特语言运用等方面体现展览主题,突出了时代性、思想性、人民性和艺术性。

捕捉珍贵瞬间

照片背后的故事很感人

重大主题摄影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缩影。辽宁摄影家把镜头对准人民群众,对准生活,讴歌党,讴歌时代,讴歌人民,每一幅照片都蕴含着一个生动的故事。

金铎拍摄于1953年的作品《彭德怀亲临朝鲜战场前沿》,成为珍贵的历史记录。1951年3月,第46军摄影组组长金铎随军奔赴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当时面对敌人的炮火封锁,金铎以坚强的意志和敏锐的洞察力,练就了在战斗中抓拍的本领,一次次勇敢地完成了任务。他拍摄的作品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金铎曾被指定跟随彭德怀司令员到大德山前沿阵地视察,也是在这次任务中,金铎拍摄的彭德怀照片成为重要的史料,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画报》等报刊,底片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张甸拍摄于1957年的《声震山河》,是静态风光摄影艺术作品,但又给人以强烈的动感,作品在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中获奖,并被印成明信片公开发行。张甸在创作之初,本想拍摄本溪的自然风光,但当他乘坐的火车经过一座铁桥时,车窗外雄伟的高炉和发电厂的新貌打动了全车的人,张甸也被东北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成就所触动,激发了创作灵感。他用4天时间走访调查,最终选定一个山坡作为拍摄点,当时是上午8时左右,静态的景物衬托着火车经过铁桥的瞬间,动静相兼。虽然火车只占画面很小的部分,喷出的白烟也表现得较淡,但画面却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作品主题《声震山河》相契合。

张峻拍摄于1961年的《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成为一张经典照片广为传播。张峻是雷锋的战友,对雷锋非常了解,他用光和影给世人留下了人性化的雷锋。张峻亦用自己的生命不遗余力地宣传雷锋精神,他生前自费冲洗照片,布置展板,建设学雷锋文化走廊;将数万张雷锋照片送给大家,并将雷锋像章送给做好人好事者作为鼓励。因此,他的摄影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线云强拍摄于1997年的《热流》,反映冬季部队早晨训练的场景,荣获第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几十年的军旅摄影生涯,锤炼了他坚韧、勤奋、乐观、幽默的性格品质。他曾随所在部队侦察大队赴老山前线进行战地摄影,不仅身心受到战火的洗礼,摄影水准更是迈上新台阶,屡屡在全国摄影展中获奖。为了拍摄北疆兵营,他每年都要有大半时间在兵营度过,数次行走在风雪边防线上,用相机捕捉艰苦而又火热的生活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