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为民情怀 解决“急难愁盼”

辽宁日报 2021年07月30日

(上接第一版)

在国有企业,围绕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我省深化共产党员先锋工程,组织党员、干部在企业创新发展第一线、最前沿当先锋、创佳绩。

同时,围绕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学业、就业指导。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两新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高质量产品服务、公共服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面向群众 务求实效

实事不在大小,重在效果。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中,我省选准切口小、分量重、群众最期盼的事项抓落实,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我省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从去年开始启动了新一轮风电、光伏项目建设,共计46个单体项目正有序推进。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减少煤炭消费,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更多更好惠及民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察民情、访民意,我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了解诉求。全省民政系统开展了“走进困难家庭 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组织9536名民政干部入户走访,共收集65.88万户困难家庭问题诉求8230个,目前已解决各类问题6874个。

聚焦解决群众看病难,省卫健委开展了提升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专项行动。开设老年人便民绿色通道,为25万农村妇女免费开展“两癌”筛查,为4.5万对计划怀孕的夫妇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对新生儿开展免费疾病筛查率达到95%。

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省已研究制定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明确了2021年以人均收入6600元为监测范围,对农村有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体进行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019年底,我省在沈阳市街道社区、铁岭调兵山市乡镇村屯等区域开展政务服务驿站试点工作,将政务服务端口前移。目前,已验收确定了809个单位为第一批“辽宁省政务服务驿站”,提供医保、民政、住房、教育等100多项服务。

在提高司法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法院系统建立了一站式诉讼费退费机制,做到应退尽退,实现当事人从申请退费到收到退费不跑第二次、不找第二人。检察机关进一步畅通了民营企业控告申诉案件“绿色通道”,实现“当日来、当日转、当日送”。

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我省有力有效解决了一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党员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体验中厚植为民情怀,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就在身边。

列出清单 回应期待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布会上,我省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省级层面实事项目清单30项,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回应群众期待。

30个实事项目,把握了三大原则:一是呼应年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充分回应群众诉求期盼。二是坚持问需于民,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针对性地立项破题,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三是坚持量力而行,找准切口小、分量重、具有普惠性的民生实事,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其中,在民生保障方面,我省坚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提高困难群体生活补助标准,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提高6%以上,全年帮扶6万名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开展免费健康检查、疾病筛查和康复救助。聚焦群众就医难题,深入解决群众挂号难、等时长、就医慢、手续繁琐等突出问题。实施卫生健康“强基”行动,建设40个高水平县域医共体。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建设20个1000平方米以上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省将综合改造1000个城镇老旧小区,完成1.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维修改造农村公路6500公里,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5500公里。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省将向1790个脱贫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质量水平。以产业发展拉动乡村全面振兴,计划实施1000个农业农村类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600个左右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每个村扶持标准不低于100万元。进一步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11656个行政村村容村貌,建设946个农村中小学厕所。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我省将建成2000个政务服务驿站,在年底前实现至少100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办、身边办”。丰富“辽事通”平台功能,实现1000项高频服务事项通过“辽事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