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蓝图变现实 把愿景变实景

沈阳浑南区:实干笃行再攀登

辽宁日报 2021年07月29日

浑河南岸崛起创新之城、活力之城。

东软医疗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生产车间。

“浑南会客厅”实行全程帮办。

浑南区城市书房莫子山店。

核心提示

2021年,“十四五”开局的时间坐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的奋斗坐标。

站在关键节点,未来5年,沈阳浑南将展开怎样一幅高质量发展画卷?7月27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沈阳市浑南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传出讯息:在过去5年区域建设发展取得骄人成绩的基础上,浑南区将对标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具体工作要求,对标发达城市、先进地区竞相发展态势,对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科学谋划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对标夺标谋跨越,砥砺奋进再攀登。浑南区委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继续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始终保有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凝心聚力,实干笃行,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为现实、把愿景变成实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开创浑南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强保证 深化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充分凝聚发展合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大力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大力加强理论武装,实施“乡村振兴宣讲火种计划”,不断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从“七个一线”选拔领导干部,实施浑南特色“薪火工程”;实施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揭榜挂帅”“赛道比拼”活动,落实落细鼓励激励、容错免责、干部召回“三项机制”。

开展“先锋引领、浑南行动”党建活动,在城市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行动,在农村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试点,在机关开展“四新四型创建”行动,在国企开展“强根铸魂”行动,在非公企业开展“产业振兴、浑南领航”行动,打造党建“浑南品牌”。

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实行“无会日”制度,持续为基层减轻负担;不断完善“两个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大力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和政治巡察工作。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全区形成和衷共济、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科学规划 构建高新并举并重产业体系

打造以浑南科技城为核心的创新空间、以沈阳临空经济示范区为核心的开放空间、以棋盘山地区和东部山区为核心的生态空间,构建发展路径清晰、高新并举并重的产业体系。

加快形成资源配置最优、点面配套结合的空间规划;优化“一核两极三组团五板块”空间布局;加快张沙布高端装备等特色组团以及中央公园、高铁新南站等重点板块规划建设;发挥“总设计院+总规划师+人民设计师”的指导团队作用,精心开展标志性建筑设计。

构建发展路径清晰、高新并举并重的产业体系;按照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模式,构建“6个重点产业+6个特色产业+3个未来产业”新经济产业体系;锁定产业链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平台型企业、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

强化规划执行约束性,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强化规划审批灵活性,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强化规划衔接系统性,高质量编制各类配套规划,形成与空间规划相配套的产业图谱,实现要素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深化改革 创新治理制度破除发展障碍

打造浑南高新产业大学,实现“先批后审”“以管代审”审批模式全覆盖……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运行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切实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积极推进行政区和高新区、自贸区、棋盘山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改革,打造一体化发展模式。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提高高发投、自贸投和旅游集团市场化运营水平。

探索建立新经济治理制度,构建由政府、企业、协会等多方参与的产业链“业界共治”新模式;加快建设项目“标准地”改革,实施全过程监管体系和项目用地退出机制;强化街道经济职能,深化财政分配制度改革;完善“5+N”国资管理运营和监管体制。

探索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提高亩均效益;实施“浑南英才”引入计划,培育引进一批技能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做大做强东北科技大市场,完善技术供需对接等功能;高水平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法庭,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一平台、一中心、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打造完善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保护体系。

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实现“先批后审”“以管代审”审批模式全覆盖,推进“一次办、提前办、无感办”成为常态,确保拿照即营业、拿地即开工;打造“法治浑南”“信用浑南”,建立企业违规经营信用惩戒制度;持续降低企业用能、用地、用工和物流成本;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等特色载体活动,实现监管无事不扰、服务无处不在。

创新驱动 激发内生动力集聚发展动能

无创新,不浑南。以科技创新释放深厚潜力、以产业创新聚合澎湃动力、以机制创新激发蓬勃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催生强劲内生动力。

加快浑南科技城规划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推动新经济企业量质齐升,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倍增;改革人才评价和引育机制,给予重点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权,加强服务保障,营造重才、尊才、爱才的氛围。

推动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新字号”产业发展,鼓励各类主体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大力开展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先积累细胞诊疗、数字孪生、脑机接口等产业引爆点;推动一批头部企业打造跨国企业集团、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加快上市、一批规模以上和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倍增。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与东北大学共建未来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支持高技术头部企业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或创新中心,最大限度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设立区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积极性。

文化强区 提升软实力激发强大精神力量

加快城市书屋、社区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文化品牌IP……推动城市文化内涵新提升,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塑造文化产业发展新优势。

提炼总结新时代“浑南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共建美好家园的思想基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引领功能,提升群众家园意识、秩序意识和道德水准。

构建新城市文化体系,均衡布局城市书房、科技体验中心等特色文化场景,实施区图书馆、区档案馆等系列改造提升工程;对接优质资源,强化高质量文化服务供给;放大莫子山公园、中央公园等城市地标效应,做大做强文化品牌IP,创办“莫子山艺术节”“浑南之夏音乐节”等系列主题活动,打造开放创新、现代时尚的浑南文化品牌。

高标准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科技”、旅游、商贸、体育等产业快速发展,建成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0个以上;加快推进棋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培育壮大马术、电竞等体育休闲产业;以中央公园为核心,规划建设新型中央商务区。

开放带动 拓宽交流通道构筑开放前沿

构建陆海空网“四位一体”通道体系,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放大对外开放新优势,挖掘内需消费新潜力,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

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以建设中欧班列国际物流通道、打通与天津等地“海铁公”多式联运通道、增设至欧美等国际货运包机通道、建设零售进出口药品网络通道为重点,构建陆海空网“四位一体”通道体系。加快综保区桃仙园区建设,在“保税+装备制造”、跨境电商等领域走出新路。加快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

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特殊经济功能,构建数字围网监管模式,落实跨境商品展示千店计划,打造进口商品展销中心;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和集散基地建设,加快重点物流设施及物流总部经济园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大型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城市超市等便民服务中心,培育服务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新热点。

精准对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高科技园区合作交流,打造“产业合作基地+域外创新中心”。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主动与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对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协同互动。

乡村振兴 发展现代新农业建设幸福新农村

发展高质高效新农业、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塑造富裕富足新农民,加快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生产;打造高标准科技农业示范小镇;拉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链条;推动农业数字化改造,建设农林牧渔水“一网通管、一网共治”的农村工作智慧管理平台,推进电商街道产业化发展;坚持“文化+”“旅游+”理念,打造一批独具乡愁、乡思、乡情的特色田园综合体,整体推进东南部地区乡村旅游开发。

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依法依规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乡村发展顶层设计,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坚持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无差别发展,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服务供给;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示范村达到70个以上。

完善农民增收顶层设计,开展规模化生产;打通农民增收渠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以人才反哺农村;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保护筑牢环境支撑

推进奥林匹克生态公园、“花间道”运动公园等重点项目,打造全省首个零碳产业园区……切实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0天以上。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河一策”提高白塔堡河、沈抚运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到2025年,土壤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完善全域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诉讼制度,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环保准入,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构建林景结合的新生态保护链,加速“一河两岸”滨水景观带建设,打造水城共融的生态浑南。

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加快构建绿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实施产业绿色化改造工程;推进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绿岛”;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倡导和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成果共享 持续改善民生夯实发展根基

遵循“三生融合”理念,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沈阳幸福教育引领区,增加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兜牢兜实民生底线;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现代化城区;补齐棋盘山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小区观园和街头花园,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

高标准建设29所现代化学校,实施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人才工程,叫响“智慧”“创新”两大教育品牌,三年内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验收,五年内跻身全国基础教育强区行列。以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区为引领,合理布局区域医疗资源,提高全区人民健康水平。健全完善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机构养老家庭化、居家养老标准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建成一批示范性、普惠性托育机构。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支持企业间开展共享用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临时性救助、慈善救助、重大事故帮扶救助等工作力度,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建立多主体供应、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

建强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中心,推进“大数据+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协调、智能、以人为本的浑南智能体;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创新信访积案化解机制;落实各类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链接

未来五年,浑南要实现这些目标

“数”描浑南

到2025年,浑南区综合实力居沈阳市领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沈阳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25强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超过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

厚植实力

●新经济新业态引领发展,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文商旅农商旅多元融合发展新格局

●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开放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国际要素持续流入

●营商环境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点创新经验

●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持续升级,城乡差异大幅缩小

●民生保障和治理水平全面提高,社会文明全面进步

●生态环境更加绿色宜居,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