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这五年——

跑出加速度 开辟新境界

辽宁日报 2021年07月28日

6月、7月,两场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在铁西区密集举行,制造业企业、平台型企业、服务提供商及商会、协会、产业联盟等各界代表济济一堂,深入对话,探路创新。

小镜头,照见来路。五年间,这片土地悄然上演着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铁西故事”。在省委、市委坚强领导下,铁西区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干实干,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动振兴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跑出加速度:经济总量始终位居全省各县区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开复工数量、产业项目数量连年位居全市首位……

开辟新境界:传统产业携手数字经济,催生新制造;创新资源叠加“大国重器”,壮大新动能;生态之美、环境之优融合文化之韵,绘出新风景……

坚守初心担使命,砥砺奋进看铁西。

结构更优化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4%;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2.9%;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5.2%;

三次产业占比由1:69:30优化调整为1:61:38。

“骨架”更坚实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总投资达80亿欧元,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圈初步构建;

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2%,一批企业行业领先;

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三生制药等骨干企业快速发展;

工业文旅产业拉开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发展格局,文化地标效应凸显。

动力更强劲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承诺制审批入选全国审批改革百佳案例,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开发区改革取得突破,“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全面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初步建立,沈阳经开区全国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9位;

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东药、北重等企业焕发勃勃生机,厂办大集体、“僵尸”企业处置基本完成;

工作问效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主城区、经开区在全市绩效考核中连年获得“双第一”。

开放提质量

世界500强直接投资企业增至61家,外资企业达到550家,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

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开复工数量、产业项目数量连年位居全市首位;

“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4家离岸创新中心建成运营,德国海德堡离岸创新中心成为东北首家“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交流合作日益紧密,与北京经开区、广州开发区、苏州工业园,以及江苏泰州等地区建立友好关系。

创新激活力

沈阳∙中关村由蓝图走进现实,集聚创新型企业60余家,对接创新技术100余项,落地开工重大实体项目15个,被国家四部委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产业转型示范项目;

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0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86家,世界级一流产品121个;

创新生态日益优化,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落户铁西,中科沈阳产业技术创新等研究院揭牌运营,发起设立创新基金67亿元;

经开区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

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全省首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环境添亮色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北一路高架桥等工程竣工通车,地铁三号线等工程顺利实施,主干路网、背街小巷同步提升;

全域创城、全民创城,“五长制”模式、“门前三包”经验在全市推广,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绩效考核均位列全市第一;

投入24亿元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卫工河全面综合提升,成为景观河,“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细河水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新增绿化面积30余平方公里,经开区被评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中德园被评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

幸福再加分

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有效落实,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老旧小区弃管、临水临电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医联体”创建率达到100%;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弘扬,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金晓玲采写

本版图片由中共铁西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