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文学时光”在悠扬的乐声中开始。
本报记者 赵乃林 文并摄
在小提琴手悠扬旋律的伴奏下,两名文学爱好者依次朗读中篇小说《鱼肠剑》的精彩片段。
7月22日下午,阳光倾泻在沈阳歌德书店二楼的中心场地,省作协联手国家税务总局驻沈阳特派办、省知识产权局、省体育局、省文联、省政府外办等单位举办“午后文学时光暨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文学活动”,活动现场,几十名年轻的机关工作人员沉浸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
本期“茶主”是省作协创作联络部的工作人员刘维,本期文学活动主要是交流关于中篇小说《鱼肠剑》的读书体会。刘维在介绍了作者阿袁的相关情况后,重点分析了作品中塑造的3个性格迥异的女博士形象,并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和用典进行点评。之后,活动参与者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有人认为《鱼肠剑》成功塑造了高校知识分子群像,特别是对女性知识分子曲折的内心世界把握得非常精准、细腻、通透;有人认为作品语言很有特色,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为整部小说增色不少;还有人认为作品在情节设置上独具匠心,虽然内容大多是日常琐事,但经作者精心安排,小说可读性很强;也有人指出作品中的3名女性虽然都是博士,但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独立女性。
省知识产权局的吕玉亮告诉记者,他最早接触关于鱼肠剑的历史典故,是童年时阅读《东周列国志》,其中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吴国公子光采用伍子胥的计策,聘请刺客专诸,把鱼肠剑放到烤鱼的肚子里,刺杀身披三层重甲的吴王僚。今读阿袁的《鱼肠剑》,他认为作者借用古典故事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特征。省作协的邢东洋说,小说在人物设置、故事展开等方面颇有特点,但从整体上看,小说的审美层次有待商榷。作家周建新认为,文学应该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作品中的鱼肠剑是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审视。作者注重细节刻画,语言精准到位,善于将文化嵌入作品中,提升了阅读的质感,整体而言,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体现了作者的良知和批判精神。
记者了解到,到今年8月,省作协组织年轻工作人员开展“午后文学时光”活动即满两年,每次活动时间定为每月第4周的星期四下午,每次分享的文学作品由大家推荐产生。此前,先后分享了张平的长篇小说《生死守护》、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赵杨的长篇小说《春风故事》、麦家的长篇小说《人生海海》、毕淑敏的中篇小说《昆仑殇》等。
据介绍,这一活动原是在省作协内部进行,旨在培养年轻文学工作者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分享读书体会,感受文学魅力,通过多读书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写作水平。这次是省作协第一次与其他单位联手举办活动,走进书店,面向社会,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多读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