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 冬
盛夏时节,沈阳新民市张家屯镇后大河泡村大大小小的鱼塘波光粼粼,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激起阵阵涟漪。
村民赵强正在自家鱼塘边忙活,一袋袋鱼饲料倒入投料机,通过管道输送到水面上,鱼群立即聚集起来,争抢食料。“这里养的是框镜鱼,长成后一条鱼能有三四斤重。鱼塘产量很高,去年亩产15万斤,收入比较可观。”赵强的喜悦挂在脸上。
后大河泡村位于张家屯镇东南部,蒲河贯穿全村,村民总计305户、1100人。走在村路上,如在画中游——路两边的稻田一片翠绿;大大小小的鱼塘一个挨着一个;新建成的新蒲岛公园整洁宽敞,花团锦簇。
从昔日的“河泡子”到如今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得益于后大河泡村走好产业兴村之路,特别是村“两委”班子带领党员群众大力发展淡水鱼养殖业,带动了全村农民增收致富。
“这里紧邻蒲河,再加上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养的鱼肉质鲜美,每年都有近千万斤不同品类的淡水鱼从这里发出,销往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后大河泡村党支部书记张洪芳告诉记者,绵延数十里的鱼塘所在地,就是后大河泡村曾经的“河泡子”。“过去的后大河泡村,地势低洼,十年九涝,村民守着水却过着苦日子。”
1988年,27岁的张洪芳在“河泡子”里搞起淡水养殖。经过几十年打拼,他已是年收入100多万元的养殖大户。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村民一起养鱼,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如今,全村有养鱼农户30多户,从业人员70多人。同时,村民自发成立捞鱼网队,转移剩余劳动力20多人。另外还有一家鱼料厂,实现了自产自销,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不仅如此,村里凭借临近国道的优势,吸引了不少企业。”张洪芳说,村委会作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村集体统一帮助村民种植水稻;二是合作企业要优先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2019年年末,依托后大河泡村地下温泉资源,一个大型温泉水上乐园在村里开业,村民在农闲的时候,又多了一份营生。
产业化带动,让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村里的人气也旺了起来。
目前,后大河泡村初步构建起淡水鱼养殖、农产品深加工、温泉体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交通运输业等配套产业的兴旺,使全村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专业村。2020年,全村有精养鱼池2500亩,产鲜鱼2.5万多吨,产值达3亿多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7000元左右增加到2020年的2.1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