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经典 唱响辉煌

——沈阳音乐学院组织开展“百年卓越”系列活动纪实
辽宁日报 2021年07月27日

沈阳音乐学院举办的系列展览。

《红韵颂》演出现场。

沈阳音乐学院师生在延安南泥湾走访当年三五九旅战士的家人。

7月19日、20日,《红韵颂》在辽宁大剧院隆重上演。

本报记者  杨  竞

核心提示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沈阳音乐学院党委精心策划、组织开展“百年卓越”系列活动。通过 “四大版块内容”和“五条线路寻访”,探寻红色经典音乐背后的历史脉动,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和“舞台上的思政课堂”,强化党建引领,改革创新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用音乐唱响使命担当。

作为鲁艺精神的继承者,沈音人追寻前辈的足迹、肩负时代的使命,走进音乐中的百年历程,缅怀筚路蓝缕的岁月,追溯激情燃烧的年代,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以音乐回顾历史、用歌声铭记初心。

“百年卓越”系列活动由大型舞台演出、音乐专题纪录片、系列展览和理论研究四大版块组成。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优良作风、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凝练主题、创新形式,探寻红色经典音乐背后的历史脉动,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红色音乐的育人作用,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使命担当,让鲁艺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一路寻访  以青春名义追寻革命先辈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以音乐的形式传颂至今经久不衰,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百年卓越”系列活动中,沈阳音乐学院以百年历程为主线,组织师生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挖掘红色经典音乐背后的故事,开展了独具特色的经典寻访活动。

在活动开展之初,沈阳音乐学院组织有关人员按照百年历程和新中国发展史的历史脉络,对百余首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梳理,分类整理,对曲目背后的故事进行挖掘研究,最终选定了具有代表性的寻访曲目27首,成立了以教学单位为主体的5个寻访组,即井冈山组、抗日组(延安、晋察冀)、抗美援朝组、东北老工业基地组、改革开放组。各单位依托各自学科优势,结合专业特色,制定寻访方案。在为期8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有100余名师生分赴7省区12市116个具体寻访地,走访149人,对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度寻访,挖掘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井冈山组师生深入走访了13位红军后代、红歌传唱人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工作人员等,寻访《工农兵联合起来》《三湾来了毛委员》等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抗日组师生分赴陕西、山西、河北等地走访鲁艺旧址、南泥湾革命纪念馆、南泥湾红军小学、红军东征纪念馆、晋察冀日报社旧址、革命圣地西柏坡,走访鲁艺校友,寻访抗日英雄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挖掘《南泥湾》《歌唱二小放牛郎》等经典曲目背后的故事。抗美援朝组师生奔赴上海、丹东等地,走访曾参加抗美援朝的文艺老兵沈阳音乐学院离休教师肖斌、张玉梅等,聆听他们讲述那段充满烽火硝烟的革命岁月。东北老工业基地组师生走进沈阳铁西工人村、中国工业博物馆等地,探访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的众多“共和国第一”,走访“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全国劳动模范李湘君、“大国工匠”方文墨,走进大庆油田,寻访“铁人”王进喜生前的动人故事,学习新时代劳模精神。改革开放组师生走访中国乐器行业企业家、归国留学人员,寻访《我和我的祖国》创作背后的故事,从身边人身边事入手,了解改革开放40余年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经典寻访过程中,革命遗址遗迹成为流动的“教室”,文物史料和经典文艺作品成为生动的“教材”,革命英烈和模范人物成为最好的“教师”。通过探寻不同时期经典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礼赞伟大历程和光荣传统,经典寻访成为思想教育强化的过程和艺术创作深化的过程。

倾情打造  用红色韵律唱响时代主旋律

7月19日、20日,大型情境音乐舞蹈史诗《红韵颂》连续两天在辽宁大剧院隆重上演。作为我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之一,《红韵颂》以沈阳音乐学院师生为创作与演出主体,由著名歌唱家么红、韩延文、杨岩、张大伟、王一凤等校友与近千名师生联袂演绎。整场演出历时两个多小时,通过“百年礼赞”“革命曙光”“黄河怒吼”“英雄赞歌”“激情岁月”“希望田野”“复兴路上”“壮美新征”八个篇章,用红色韵律展现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热情讴歌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拓进取、砥砺前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唱响党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时代主旋律。

《红韵颂》是沈阳音乐学院“百年卓越”系列活动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当代沈音人继承鲁艺传统、弘扬鲁艺精神、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使命担当的生动诠释。这场演出由沈阳音乐学院党委策划与实施,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倾力打造具有音乐思政课特点的情境音乐舞蹈史诗,沈阳音乐学院成立《红韵颂》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先后成立了创作团队、编导团队和演出团队,在篇章内容规划、文学脚本写作、曲目形式演绎,以及舞美灯光设计等环节,均做了细致的规划与安排。在文学脚本方面,聘请党史专家对演出脚本进行多次研讨与反复推敲,确保语言表述准确无误;在节目创编方面,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百年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进行重新编配与排演,赋予其新时代内涵阐释,使其更具时代创新性与艺术观赏性。大型情境音乐舞蹈史诗《红韵颂》整场演出洋溢着青春的律动和昂扬的激情,它以沉浸在“音乐思政课”意境之中的独特演绎方式,带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唯美的艺术享受,抒发了沈音人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诚热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重温经典  推动艺术实践与创新相融互促

“音乐专题纪录片”版块,以寻访一个世纪以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中国红色音乐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为主线,拍摄记录5个寻访组师生的实地寻访调研、研讨交流、沉浸式教学和艺术创作、表演活动等,通过历史资料汇集、相关人物访谈、重大事件发生地外景实拍、音乐作品演绎等形式,艺术地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按照寻访组的构成,摄制团队分别由相应的教学单位师生组成,他们用镜头记录师生一路寻访、感悟和思想成长的过程。专题纪录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拍摄对象百余人,素材时长近260小时。在拍摄过程中,沈阳音乐学院师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来到广阔的田野,走进火热的生活,实地参观革命圣地和旧址遗迹,走访历史事件相关人物的后人,与当代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座谈交流。师生们一路寻访拍摄,一路歌声飘荡,一路成长进步。拍摄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收获颇丰。师生们通过参加寻访拍摄,思想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洗礼,境界得到提升,对红色经典音乐的思想内涵领会更加深刻,对红色经典歌曲的演绎更富深情。

“系列展览”版块,以沈阳音乐学院校史为主线,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形式,全面展示沈阳音乐学院的历史和办学成果。首次展览近1000平方米,陈列在《红韵颂》演出剧场外大厅。“系列展览”版块是在经典寻访、专题纪录片、舞台展演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提炼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展览以5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和《黄河大合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闪闪的红星》《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和我的祖国》等30余首鲁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串联起5个主题展区。鲁艺在延安时期、鲁艺在东北时期以及东北音专时期和沈阳音乐学院时期构成了图片展的基本历史脉络,图片历史跨度整整83年。

观众通过系列展览,了解红色经典音乐背后的故事,同时结合经典寻访、作品编创和舞台演出,加深对红色经典音乐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内涵的认识。系列展览与舞台演出的有效衔接,使“百年卓越”这堂“音乐思政课”,既好看又好听,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时代的鲜活性,实现了展览与演出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理论研究”版块,结合经典寻访活动,挖掘新的文献资料,整理此次走访手记,主要通过大量案头工作和田野调查等手段,系统梳理音乐中的百年历程,总结红色经典音乐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研究红色经典音乐的当代思想内涵和传承创新发展,撰写理论文章和教材,推出理论研究成果。各院系结合各自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理论探索与研究。如音乐学系师生对红色经典音乐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深入挖掘,撰写并刊载了系列理论文章;戏剧影视学院结合经典寻访制作推出小视频。理论研究是教育教学和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百年卓越”理论研究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将转化为专业课教材、思政教育辅助教材并结集出版,相关研究内容已纳入学科规划项目。沈音将继续深入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挖掘和凝练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与思想价值,推动艺术实践、理论创新的相融互促,使师生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自觉弘扬鲁艺精神、厚植民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