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人才培养赋能高质量发展

辽宁日报 2021年07月23日

李 朔 本报记者 关艳玲

“这是我用3D扫描仪扫描飞机外形,逆向建模,打印制作的飞机模型。这些小的飞机零部件,都是我和同学们在实训中制作的,等比例放大后,与真正的飞机零件一样……”7月21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学生刘炯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实践成果。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尽管只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自己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而这些实践只是在学校的实验中心学习的一部分内容。

让刘炯骄傲的实验中心是沈航的航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记者实地参观发现,这里拥有涵盖通用飞机和战斗机的3条飞机生产线,还有包含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4条生产线等。

“航空工业需要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而航空航天企业因生产任务、保密性等原因,学生前往实习,往往参与生产实际工作的深度不够,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得不到有效发挥。”学校教务处分管实践教学的副处长徐世峰告诉记者,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重构了具有航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构建实验、实训和实习紧密融合的实践平台,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和学用转化的瓶颈,打通了校门与企业之间的屏障。

实验中心覆盖全校航空、机械、材料、电子、控制、计算机、管理等专业,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虚拟仿真项目,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飞机生产线的调度。中心还承担一定数量的外校学生综合实训任务、开放性实验实训项目和高层次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的实践指导和制作任务。

“飞机的各部分分解结构不再是书本上的图纸,而是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还可以到退役的真机上进行上机操作,在驾驶舱体验如何控制飞机的升降舵、方向舵等,更有参与感。”航空宇航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李锐带着记者一项一项看,历数着自己的收获,从实训中心年初投入使用以来,他通过实训,夯实了基础,拓展了视野,也更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留在辽宁,在辽宁航空产业发展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我们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打造通航特色,建立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用高质量人才培养赋能高质量发展。”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孙小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