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狄文君报道 “过去,菌棒摆放杂乱无序。通过省农科院专家的全程指导,现在采取货架式立体摆放,不仅通风好、收获方便,栽培数量也多,优质菇产量提升了50%,香菇效益提升了40%。”提到“市院合作”,西丰县振兴镇卓丰家庭农场场长冯少洪赞不绝口。
冯少洪所说的“市院合作”,是指2019年铁岭市政府与省农科院签署的农业科技合作战略协议。按照协议,铁岭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开展合作,双方组成科技服务团,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高产田创建,重点打造设施蔬菜、特色林果、优质稻米、健康种养、农牧融合五大示范基地,最终让铁岭农业强起来、精起来。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铁岭市借省农科院“外脑”一年多以来,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省农科院与昌图县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从玉米品种选择、虫害综合防治、还田机具配套等四方面入手,筛选出6个宜机收玉米品种。同时,采用性诱剂预报配套一次性长效防虫等技术,有效控制了玉米螟的发生率,每亩增产13.4%。仅6.25万亩丰产示范区一项,就增加收入1470万元。
科研成果有了转化基地,铁岭农民致富也有了科技支撑。铁岭县新台子镇爱民蔬菜种植合作社通过引进省农科院的抗病优质番茄品种,采用微生物菌剂绿色防虫技术,所产番茄单价提高了50%,50亩高品质番茄生产基地年增收100万元。
双方合作一年多以来,铁岭市的蔬菜、食用菌、水稻、玉米等产业均取得一定进展,示范区产品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销售渠道得到拓展,品牌打造初见成效,有效促进了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据统计,2020年,双方共建设产业示范基地30个,示范推广优良品种29个、高效生产技术32项。
借“外脑”同时,也培养了铁岭本地人才。去年,省农科院专家在铁岭举办培训班34个,开展现场指导203次,培训基层技术骨干、农民2878人次。按照科技共建实施方案,今年计划再培养1000名懂技术、爱农业的乡土人才,让铁岭农业有更多“乡土专家”、技术“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