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战士的战斗历程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提供了生动素材。(资料片)
本报记者 王卢莎
“敌人是侵略者,侵略者必败这是历史的规律,我们是革命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就是我们当时最坚定的信念……”89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韩德彩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铿锵。
为继承和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丹东市抢救性摄制播发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线上线下同步推出。参与拍摄的丹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张平说:“老英雄韩德彩虽然年事已高,但在回忆那段光辉历史时,满腔热忱,意气风发,用两架飞机模型给我比画着,仿佛又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当年战斗时的场景。”
依托抗美援朝纪念馆讲好抗美援朝故事,对抗美援朝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这是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最直接最生动的教材。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丹东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利用丰富深厚的抗美援朝红色资源优势,推动其释放更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力量,奋力谱写丹东振兴发展新篇章。
抢救,为了铭记
“可把你们等来了,再晚就来不及了!”韩德彩见到记者就急切地说了好几遍这句话,“我现在的身体不行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张平听了之后心里特别酸楚,她能感受到老人家的这种心情,更体会到对抗美援朝老战士进行“抢救性”采访的重要意义。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铭记》摄制团队从2020年6月开始集中采访,辗转8个省区、20个市、近60个县(区),行程超过10万公里,到目前完成采访230余人。
“到今年‘七一’,我个人已经采访了正好100位抗美援朝老战士,他们中最年轻的84岁,年龄最高的102岁。”回想采访历程,张平感触颇深。
这项采访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专访,这是在完成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对健在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进行抢救式采访,同行军打仗一样,要争分夺秒,“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性,我真的是每天在和时间赛跑,力所能及地争取多采访一些抗美援朝老战士。”
老英雄们给摄制组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志愿军第50军149师447团副政委吕品今年96岁了,他克服病痛给记者讲述了“血战白云山”的十一个昼夜。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家人和干休所的工作人员担心他的身体状况,让他休息,他说要把这段战斗经历讲完。
吕品重点讲了战士高喜有。“阵地上就剩下高喜有一个人,他竟打退敌人四次冲锋,守住了阵地,但他却在后来参加的白云山战斗中牺牲了。”说到这,吕品哽咽了。
吕品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还给记者看了很多他留存的资料。最后,他提笔写下“白云山团旗光辉是英雄们血染红”,正如那期标题为“白云山团旗血染成”的《铭记》纪录片的片尾,选用了《英雄儿女》主题歌中的一段:“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一位位平凡而伟大的老战士讲述当年的战斗历程,为人们呈现出真实的历史,让人们更感动于当年英雄的情怀与担当,更从中汲取勇于担当、勇往直前、勇于胜利的力量。
回望历史,我们不能止于感动。我们还应从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前行动能,时刻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踏踏实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挖掘,为了奋进
抗美援朝战争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锻造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可以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和释放,在紧急关头、关键时刻则会爆发出磅礴伟力。
丹东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出征地和抗美援朝战争大后方的最前沿,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特殊贡献,赢得了“英雄城市”的赞誉。
丹东市将新时代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两个纲要”结合起来,与弘扬丹东大梨树村实干苦干巧干的“干”字精神结合起来,努力把红色基因充分挖掘出来、讲述开来、传承下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继续前进。
坐落在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重要的城市名片,也是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丹东市依托抗美援朝纪念馆,讲好抗美援朝故事,传承好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讲解员不光是一份工作,我觉得更是一种使命。”伴随着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裴亚男声情并茂的讲解,参观者重温那段光辉的红色历史。抗美援朝纪念馆重新开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裴亚男讲解的红色历史让老战士在回忆中热泪盈眶,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心潮澎湃,更让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者的后人们,在她的讲解中感受到先辈的英勇无畏精神。
抗美援朝纪念馆现有讲解员22人,为了让讲解员更好地发挥作用,丹东市采取3项务实举措,努力让讲解员成为受人尊重的“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红色精神的生动诠释者和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
丹东市在积极努力提高讲解员薪酬待遇的同时,拓宽讲解员选用渠道,对现有的优秀讲解员,拟通过专项择优直接招聘为事业身份人员的方式依规聘用一批,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同时加大招聘力度,通过劳务派遣等方式增加讲解员数量。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讲解员素质,强化专业培训,让每名讲解员都讲政治、会讲解、擅研究,让讲解员队伍成为抗美援朝纪念馆的亮丽名片。
深挖红色基因地域特色,丹东市把红色资源用好用活。为了保护好红色资源,丹东市全面摸排、整理形成《丹东市抗美援朝战争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名录》,制作抗美援朝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标志铭牌,制定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做好保护利用工作。丹东正在对抗美援朝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进行全口径统计,目前已经登记123个,并逐一制作标志铭牌。在继续做好考察、统计的基础上,丹东市将按照“一遗址一方案”的原则,认真做好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不可磨灭的,具有穿越时空、催人奋进的永恒力量,关键是与时俱进,不断擦亮精神的时代光芒。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代丹东人民奋勇向前。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学习,为了务实
丹东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丹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并留下了深刻的革命烙印。
红色资源是最鲜活、最珍贵的党史教材。今年以来,全市各党史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抗美援朝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性锻炼的重要载体平台。
3月17日,丹东市召开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制定《在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重点对用好抗美援朝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积极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
3月23日,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正式成立。该学院以“传承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培养造就优秀干部队伍”为主要办学宗旨,将丹东红色资源与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关于用好丹东抗美援朝红色资源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实施意见》,把学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班、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专题培训、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务实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来到鸭绿江边,站在鸭绿江断桥旁,伴随着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人们仿佛听到了当年战斗的号角、炮火的轰鸣。跟着鸭绿江断桥上的LED大屏,人们可以更直观地回顾抗美援朝战争历史。
丹东市充分利用鸭绿江断桥这一红色资源,通过播放历史影像资料、革命歌曲,并充实志愿者讲解员队伍,拓宽线上宣传渠道,更好地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资源。让红色历史深植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丹东市推出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河口断桥、志愿军公园“一馆两桥一园”实地教学线路,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激励更多党员、干部铭记英雄历史,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