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不乖时 今不同弊

辽宁日报 2021年07月19日

凌 鹤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体现着书法继承与创新的观念。

此观点出自我国第一部完备的书学理论典籍——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意思是说,质朴是古代书法的本质,审美却随着时代的变迁、习俗的变化而改变。虽然人们书写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的需要,然而,正如酒有浓淡,质朴和文采也是多样的。时代不断进步,前人的东西沿袭中有改革、继承中有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我们学习古人但不违背时代精神,与时俱进而又不合于流弊。

书法表达时代精神的前提是对经典良好的继承。中国书法艺术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立特质和内在规律,必须有一个取法的过程,才能够进行自我创作与表达。如果没有对经典深入的了解、认知与领悟,没有以古代碑帖为范本研究锤炼技法,书法创作也就无从谈起,更达不到讨论时代精神的程度。扎根经典,学习书法艺术的笔墨语言规律,是正规矩、明法度的过程。没有传统的洗礼与淬化,“我手写我心”即是一句空话。综观老一辈书法家沈延毅、杨仁恺、“九畹”等,尽管艺术风格各异,但其书法本质是一致的,均是师古而出,赋予时代审美与个人修养。

对流行书风要有抵抗能力。当代书法艺术淡出了书法的实用功能,向纯艺术转变。展厅效应、书法大赛的影响,使很多书法创作者和爱好者染上了流弊,注重视觉效应,弱化了线条的质朴;注重以获奖者为标准,以评委喜好为着眼点,“巧涉丹青,工亏翰墨”,不在运笔上下真功夫,进行所谓走捷径的书法创作,背离了书法艺术的初衷和本质。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重新深入经典,祛功利化,沉下心来与古为徒。保持艺术创作的初心,反映时代、讴歌人民,这是当今书法艺术的倡导,也是艺术家自觉的时代使命与责任。辽宁书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始终坚守对传统的深植,对临帖的坚持,不啻为一股书坛清风,使辽宁书法发展保持健康的活力。

深入经典后表现时代是书法的大命题。古代理论家认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是说书法审美受到时代影响。当代理论家认为:“书法传统的形式和内涵都是有张力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而调节变化。”时代气息作用于当代的书法创作,决不是对经典的替代,而是一种补充、取舍和转换。任何创新,源头必是传统。个性与创新如果经历时代发展后仍然包含在传统之内,就会成为传统的一部分再流传,否则这种创新就是一种失败的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