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晋平
本报记者 唐佳丽
作为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对辽宁的振兴发展一直十分关注。日前,赵晋平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面对当前形势,辽宁要把握住东北振兴的新机遇,利用好自身的既有优势,在改革、开放、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将促进地方经济与国际经济相互融合作为着力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辽宁面临诸多利好
“虽说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但目前看,全球经济正处在逐步复苏中,在此进程中,辽宁面临诸多利好。”赵晋平认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功签订,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的FTA(自由贸易协定)取得实质性进展,都给辽宁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客观分析既有的传统优势,认真剖析正在兴起的新优势,在全球“三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调整过程中,辽宁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既有优势看,赵晋平认为,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辽宁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优秀的产业工人、较强的科研队伍。如今,数字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数字要素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工业互联网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撑和产业生态基础。“辽宁的这些‘家底儿’,为其在数字经济领域有所作为,提供了必要条件。”
“此外,东北亚区域合作取得进展将使东北地区成为直接受益方,这也是新发展格局下辽宁的优势之一。”赵晋平分析说,辽宁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同时,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过程中,大量日本和韩国企业已经到辽宁地区投资,在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开展经贸活动的辽宁企业也不在少数,形成了企业相互投资带动下的资源要素集聚的东北亚区域生产网络。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辽宁已经在经贸制度上具备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用改革打破制约发展的障碍
着眼未来,赵晋平认为,东北地区应将对外贸易和数字经济相互融合,培育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尤其是辽宁,要注重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头部企业。对此,辽宁要以改革为先、开放引领、创新驱动,来实现更大力度的突破。
赵晋平认为,当前全球经贸规则正在重构,作为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在辽宁,不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都是巨大的。目前看,相对于国内其他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来说,辽宁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与辽宁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企业欠缺充分发挥市场活力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有关。制约发展的制度性和政策性的障碍,必须靠改革去打破。
辽宁地理位置优越,具备许多建立开放型经济的有利条件,从现状看,在对外开放领域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对此,赵晋平认为,辽宁要抓住RCEP和FTA产生的贸易和投资促进效应,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注入持久动力。
“培育新经济环境中的头部企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赵晋平认为,对辽宁来说,创新的含义非常广泛,这包括科技领域的发明创造等,也包括加强政府职能革新、促进新型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及在对外开放等领域开拓新的发展渠道等。“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些创新要素必须集中在辽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以及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最紧要环节上。只有这样,辽宁才能培育出自己的头部企业。通过它们来引领整个地区的创新环境建设。”
城市间协同融合发展
从今年一季度统计数据看,辽宁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这样的发展,也为辽宁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赵晋平看来,辽宁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在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下,各地区都能够得到快速发展,所以,辽宁还需加强地区间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要在推动国内国际市场融合发展中完成。赵晋平认为,对于辽宁的市场主体来说,国内国际市场融合带来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是巨大的,这意味着要素整合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辽宁企业要抓住东北亚区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的有利时机,通过参与经济区域一体化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深化和周边国家、地区之间的经贸关系,为企业创造更加开放和高效运行的市场环境。“立足新的合作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推动自身改革和扩大开放,辽宁的企业就能更多地分享国内国外市场深度融合带来的好处。”
提到协同融合发展,赵晋平还强调要推动地区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融合发展,以及辽宁各城市间的产业合作发展。他认为,制造业的服务化是现代产业业态转型的一个新趋势,跨境贸易形态也在不断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互融合的方向升级。
疫情过后,服务贸易有可能继货物贸易之后快速反弹,并进入持续较快增长阶段。赵晋平建议,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地区应该利用现有的资源禀赋及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促进跨境支付、境外消费等服务贸易发展,其中,旅游、冰雪体育休闲、电信、运输、文化服务等特色服务贸易,今后可能会出现快速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