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开启创新之门

——专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梁颖达
辽宁日报 2021年07月12日

梁颖达

本报记者 孔爱群

“辽宁在创新上有潜力,有机遇,只要产学研能够携起手来,形成合力,再从顶层设计上解决好动力源和活力源问题,辽宁就能够在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不久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梁颖达到辽宁调研,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此次来辽宁,对老工业基地有了很多新认知,在科技创新上,辽宁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存在短板和不足,重在找准症结开方抓药。

梁颖达说,在辽宁科技创新“战场”上,无论是一线科研人员、科技管理人员,还是科技服务工作者,对于创新都充满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这令人印象深刻。有这种劲头,不愁走不好创新路。

挖潜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东北、辽宁建设创新型省份潜力巨大。”梁颖达说,新中国成立之初,辽宁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那一时期,以辽宁为代表的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身也形成了很好的基础和优势。“辽宁产业体系完备,科教资源丰富,有高校114所,中科院驻辽科研院所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两院院士达56人,研发实力排名全国前十,这都是辽宁科技创新的最大底气。”

梁颖达认为,产业上,除了原有的装备制造业等方面,辽宁在新领域也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攻关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在智能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和生命健康等领域,辽宁不仅承担着国家重要战略任务,也推出了一些重大科研成果。尤其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辽宁启动实施4批共40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攻克核心关键技术21项,自主研发高端防护产品37项,充分体现了“长子”的担当,为全国战“疫”提供了科技支撑,贡献了辽宁智慧。

“作为战略重地,国家对东北振兴高度重视,科技部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支撑创新驱动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给予东北包括辽宁在内很大支持。像项目经费、平台建设、体制机制设计、先行先试等,都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措施。”梁颖达希望辽宁能借力国家支持,结合自身特点,把中央对科技创新的相关要求落实落地,把一项项政策变成具体行动,提升能力,做强经济,为东北振兴贡献“最大增量”。

聚合力

“在创新上,辽宁‘家底’殷实,不缺资源、不缺要素,更不缺创新基因。只要解决好产学研结合问题,就能够在创新上打开新局面。”梁颖达说。

“辽宁创新,先要做好顶层设计,这个设计要保证战略性和长远性。”在梁颖达看来,科技不是孤立的,需要各方齐发力,通过建立创新平台体系,让各个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协调好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大小创新平台,形成合力。同时做好资源配置。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很重要。”梁颖达说,辽宁的一些大型企业有科技基因,应该让这些大企业真正当好创新龙头,带领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一些中小微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针对市场需求,形成技术创新的联合体,围绕产业链,建立创新链。

对于辽宁成立东北科技大市场这样的服务机构,梁颖达表示赞赏。“科技成果要变成现实生产力,离不开科技中介和服务机构的发展,多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在梁颖达眼里,沈阳和大连是传统的北方强市。“辽宁可以依托这两个城市打造技术创新高地,形成科技资源的聚集地,利用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汇聚高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让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流向这里,引领和带动全省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强动力

辽宁的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解决好动力源和活力源问题。梁颖达坦言,与发达省份比,辽宁的这两个“力”,尚显不足。

近几年,东北人才“东南飞”现象较为严重。而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优秀的科技人员越多,科技创新的队伍越强大,能够做的事情就越多,创新能力也就越强。”在梁颖达看来,辽宁要留住人,让人才有创新创造活力,就得多给他们营造热爱创新、热爱科技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这需要从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着手推进。

体制机制若是僵化,活力无从谈起。梁颖达说,对于这个问题,辽宁已有深刻认识。目前,《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正待出台。新条例将突出辽宁特色,力求务实管用,提出重奖创新成果、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明确成果转化三方股权和收益分配、支持大科学装置和平台建设、支持培养引进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对于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创新环境将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动力靠供给,而活力在培育。”梁颖达表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对创新最迫切也最积极,但辽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创新能力上都与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厚植沃土,重点培育。拥有足够数量的科技企业,创新就有了“源头活水”。

“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辽宁若能在创新上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则无往不利。”梁颖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