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代代相传

让英烈的名字熠熠生辉

辽宁日报 2021年07月12日

盘锦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李玉才讲述英烈事迹。

张勇(左)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内的先烈找到家属。

参观者在鞍山烈士纪念馆烈士英名墙前缅怀先烈。

本报记者 贾知梅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用鲜血铸就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如今,在辽宁的各个烈士陵园,红色记忆代代相传,成为人们汲取精神力量的生动党课。

革命先烈创下的丰功伟绩,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人们怀着对英烈崇敬之情守护着一座座陵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英烈事迹我宣传”

在盘锦烈士陵园的中央矗立着一尊无名烈士半身塑像,塑像正面刻有“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在花草树木的掩映下,庄严肃穆。

塑像北侧建有烈士纪念馆,安放着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事业献出生命的43位革命烈士的骨灰、遗骸。他们当中有抗联战士、剿匪英雄、志愿军勇士,也有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保卫和平、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英勇献身的烈士。

每天清晨,盘锦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李玉才都会早早来到陵园,洒扫清洁、修剪花草树木,将陵园内外收拾得干净整洁,迎接前来瞻仰缅怀革命先烈的党员群众。1992年从部队转业、2013年到烈士陵园任管理所所长的李玉才,对陵园内烈士纪念馆里的每一位英烈事迹谙熟于心。今年以来,他已经为100多个社会团体、近万人宣讲英烈的事迹。

“陵园的工作人员对英烈怀着敬畏之心,我们提出过一个口号:英雄流血我流汗,英烈事迹我宣传。这些年来,大家始终遵循。”李玉才说,2013年他来到盘锦烈士陵园后,对园区进行了改造,引进了十多个品种的树木,深挖革命英烈事迹,完善东西两个展馆的展陈。从2018年起,将革命烈士的英名录雕刻在花岗岩上,“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英烈的哀思、崇敬,让英烈的名字熠熠生辉。”李玉才动情地说。

在营口大石桥市蟠龙山西侧,站在山脚下就能看到一个由四根汉白玉华表石圆柱撑起的牌楼式石坊门,中间的横梁上书写着“大石桥市烈士陵园”。陵园依山而建,规模宏大。21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广场中轴线上,整体造型犹如一支没有枪管的枪托,象征着人民期盼和平、远离战争的愿望。烈士纪念碑旁是四层楼高的纪念馆,纪念碑的南侧是烈士墓园区,苍松翠柏之间,墓园安宁静谧,最东部是“无名烈士墓”,这里安葬着几百位无名烈士遗骨。往西依次安葬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

据大石桥市烈士陵园负责人顾大鹏介绍,大石桥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烈士有史料记载的有700多位。在陵园内安葬留有姓名的烈士共有567位、无名烈士103位。他们虽已牺牲,但英灵永存。他们无私无畏的英雄壮举,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我为烈士寻找亲人”

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辽南军区后方医院“唐房一所”烈士墓地的原址上修建的,在这里长眠的304位革命烈士,大多是在解放辽南的战斗中负伤、在辽南军区后方医院“唐房一所”经救治无效而牺牲。

解放战争时期,唐房是辽南军区后方医院的医疗救护阵地,许多英勇参战的伤病员因救治无效而长眠在这里。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有身经百战的老八路,也有在解放战争中刚刚入伍的新兵。许多烈士甚至没有留下姓名。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辽宁好人、大连市道德模范张勇在这里已经义务讲解了15年,“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11月,当时称唐房烈士墓,有一座纪念塔。2006年进行重新修建后,陵园内还建起了唐房革命烈士纪念馆及广场等,整个陵园占地面积1.66万平方米。”张勇介绍,他从2006年起就自告奋勇担当陵园的义务管理员、讲解员,并进行史料收集、查找烈士亲人等工作。

唐房革命烈士陵园重新修建时,经过岁月的洗礼,原有石碑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需要用毛巾将石碑擦拭干净,把上面的字迹抄写下来,再一个个刻到新的石碑上。但是,当时有名字的石碑只有1/3将籍贯具体到县,有一些仅仅刻了一个名字。由于战争年代资料保存不全,找不到烈士的家人。从那时起,寻找烈士亲人,是张勇的一大牵挂。

“我的父亲当年曾和长眠在唐房革命烈士陵园的英烈一同参加过解放战争,我也当过兵,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始终有红色情怀。先辈们为我们打江山,我们为先辈找家人。”张勇说他血脉里流淌着的“红色基因”鞭策着他一路寻找。

十几年间,张勇先后为75位烈士东奔西走、寻找家人,目前已经找到26位烈士的家人。张勇说,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承载着红色精神。“我每年都会写下一本厚厚的日记,记录寻找每一位英烈家人的过程,也记录下在陵园讲解时的点点滴滴。”

登上本溪市东郊的青松岭,本溪烈士纪念馆依山而建,通往山顶纪念碑的台阶两侧,黑色花岗岩上的英名录刻有1650位烈士的英名。

然而,这并不是全部。

“自抗日战争以来,有4000多位烈士在本溪这块土地上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杨益红说,为了纪念在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1985年,本溪市政府决定修建本溪烈士陵园,于1988年竣工。

自建馆以来,该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烈士寻亲。“其中有一位烈士叫李文义,他的侄女受父亲委托寻找大伯李文义的下落,可是经过多年的寻找,始终没有结果。2018年6月,李文义的侄女找到这里,在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查到李文义烈士安葬在我馆陵墓区内,当时家属十分激动,眼含热泪为我们讲述寻亲的辛苦之路。李文义是她的大伯,年轻时未结婚生子就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参军走后的几十年来,一直没有消息,这对于家人来说始终是块心病,李文义弟弟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找到哥哥的下落。”本溪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张宁清楚地记得,李文义的侄女当时非常激动,“她找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消息,家人已经灰心了,没想到在这儿找到了。馆里的工作人员带着烈士家属到烈士墓区瞻仰李文义烈士墓碑,家属看到墓区干净整洁,心里很欣慰。”李文义的侄女将这一消息告诉她的父亲后,老人坐着轮椅在全家人的陪同下一起来到本溪烈士纪念馆扫墓,“老人握着我们的手,热泪盈眶地说感谢、感谢……在寻亲的过程中,馆里的工作人员也深受感动。”张宁说。

英雄的丰碑矗立在心中

鞍山烈士纪念馆坐落于鞍山市中心的烈士山公园内,记者采访时,恰巧遇到辽阳银行鞍山湖南支行的党员在这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单位的党员分批来到这里参观,进行党史学习教育,重温鞍山红色记忆。今天来参加党支部活动的党员都是鞍山本地人,小时候,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到鞍山烈士纪念馆参观,今天在纪念馆内再次重温革命历史,使我们在小时候朦胧印象的基础上,对党的历史有了新的感悟和更深刻的认识。” 辽阳支行工作人员徐蓬勃说。

据鞍山烈士纪念馆馆长刘晓光介绍,该馆始建于1952年,后经多次改扩建,不断丰富展陈,现有馆藏烈士资料和遗物1000余件。展厅通过大量图片、文物、史料、半景画、沙盘和雕塑等,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血染钢城、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

鞍山烈士纪念馆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建馆60多年来,除常规展览‘钢都英烈’展长期对外开放外,还先后举办了‘红岩魂’‘长征’等大型展览50余次,累计接待参观人员达670余万人次。”刘晓光说。

在盘锦烈士陵园,陵园大门外东西两侧建成的党史园地,让市民在这里可以随时学习党史;在本溪烈士纪念馆,对解说词加以更新,丰富了党史内容,并积极送教到学校、社区、工厂及偏远乡村;在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2层2600平方米的纪念馆讲述英烈故事;在大石桥市烈士陵园,碑、园、馆三位一体的烈士陵园成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承地……

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英烈,如今长眠在松柏长青的烈士陵园内,他们不朽的革命精神成为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点位名片

普兰店区

唐房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大连市普兰店区太平街道

在解放战争时期

辽南军区后方医院“唐房一所”

烈士墓原址修建

鞍山烈士纪念馆

位于鞍山市烈士山公园内

始建于1952年

多次升级改造

本溪烈士纪念馆

位于本溪市东郊青松岭

为纪念抗日战争以来在本溪献出生命的4000余位革命烈士而建

大石桥市烈士陵园

位于营口大石桥市蟠龙山西侧

这里安葬着787位革命英烈

盘锦烈士陵园

位于盘锦市盘山县双台子区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

文物故事

苗可秀老宅大门

在本溪烈士纪念馆一楼的展区内,有一座门楼,是从苗可秀老宅迁来的。2015年,在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被鉴定为国家级文物。本溪烈士纪念馆副馆长杨益红介绍,该馆在2003年进行改造,工作人员到烈士的家乡收集文物时,在本溪满族自治县苗家堡子收集到苗可秀老宅的大门,运回馆里收藏。

1906年,苗可秀出生在本溪县苗家堡子。由于他天资聪颖,成绩优异,被推荐到东北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1000余名学生流亡北平。其间,苗可秀开始了北京大学的借读生活。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北平的学生联合组织了东北民众赴南京请愿团,苗可秀是负责人之一。在寄于政府当局的希望成为泡影后,苗可秀逐步与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取得了联系,并组织东北学生军,任学生军大队长。

苗可秀参加了邓铁梅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任总参议。邓铁梅牺牲后,苗可秀组织旧部成立少年铁血军,任总司令,继续抗日。1935年6月,因在战斗中负伤,苗可秀不幸落入敌人魔掌,同年7月,英勇就义。

更多内容

扫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