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橹电工”坚守山区37年为百姓送“光明”

辽宁日报 2021年07月07日

本报记者 王卢莎

“累点没啥,咱不能眼看着乡亲们用不上电啊!”37年来,宽甸满族自治县红石供电所电力工人王佰山腰挂“四大件”工具,穿越深山丛林,灵活地在电线杆上爬上爬下,为深山里的百姓送去“光明”。

在王佰山粗糙的手上,布满一道道开裂的口子,这是他常年划船过江维修线路、人工抄表的印记。虽然工作艰苦,但王佰山从未想过放弃,在电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37年。

王佰山家住红石镇杨木杆村,这是全镇最偏远的村。8岁时,村里第一次亮起了电灯,这让年幼的王佰山对电工充满了敬仰。1984年,王佰山终于成为一名电工,负责维护村里21公里的10千伏线路、38公里的低压线路及12座变压器综合台区。

杨木杆村地处鸭绿江边的高山区,范围内散散落落地住着219户村民,王佰山挨家挨户走上一遍至少要半个月,需要经常在外面借宿,甚至一个多星期回不了家。

工作时,无论是人工抄表、收费,还是维修线路,经常要过江。遇到恶劣天气,江面波涛汹涌,很是危险。为了执行“月清月结”收费制度,王佰山要划船到村民家中,途中经常被一米多高的浪打湿衣衫,冻得直哆嗦。因为赤手摇橹,王佰山的手上裂出了一道道口子,钻心地疼,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鸭绿江畔的“摇橹电工”。

“有事找老佰。”这是村民对王佰山饱含深情的别称。新房上线、换开关、修插座……在村里,无论谁家有用电方面的问题,王佰山只要接到信,立马就去。

2007年,一场暴风雪袭来,杨木杆村受灾严重,最深的积雪达到1米多。担心线路出问题的王佰山一晚上没睡踏实,他起床开灯,灯不亮。凭着多年的经验,他判断是高压线路出了故障,立即顺着线路排查。刚走出几步,深至大腿的积雪就灌满了棉鞋和裤腿。王佰山顾不上这些,继续往前走,一基线杆一基线杆地排查,直到第三天下午,才和其他电工一起找到了故障点。

现在,还有一年多就退休的王佰山依然干劲十足,回首37年的山区电工生涯,他告诉记者:“获得劳模、道德模范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也是鞭策,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有责任心,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