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歼敌军一整师的胜利发生在凤城

新开岭战役纪念碑成为当地红色名片

辽宁日报 2021年07月03日

敌二十五师师长李正谊当年就是在远处的烟囱下被我军俘虏的。

点位名片 新开岭战役纪念碑 位于丹东凤城市 爱阳镇富国村 新开岭战役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 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 一个整师的先例

韩桂波用自己勾画的草图讲述新开岭战役过程。

爱阳镇中学“胡奇才英雄中队”的学生在举行主题班会。

本报记者 贾知梅

在丹东凤城市爱阳镇富国村的北山坡上,汉白玉筑成的纪念碑高高耸立,黑底金字的“新开岭战役纪念碑”八个大字遒劲有力。这个建在新开岭战役发生地的纪念碑,向人们讲述着75年前那场战役的胜利。

1946年10月,在新开岭战役中,我军以较小的代价,全歼国民党军号称“千里驹”的敌二十五师,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先例,对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辽宁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如今,新开岭战役纪念碑已成为当地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红色名片。

一次作战全歼敌军一个整师

拿着精心勾画的“新开岭战役作战经过草图”和手写的宣讲稿,72岁的韩桂波来到新开岭战役纪念碑前,为前来缅怀先烈、学习党史的党员群众讲解这场大获全胜的战役的详细过程。

韩桂波是土生土长的爱阳人,退休前是爱阳镇副镇长。从1986年新开岭战役纪念碑在爱阳落成的那一刻起,韩桂波对这场发生在自己家乡的战役的历史开始了深入研究与挖掘。35年来,韩桂波一直没有间断研究,新开岭战役的完整作战过程已经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1946年10月19日,国民党军为实现“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集结8个师约10万人的兵力,分三路向以安东(今丹东)为中心的我解放区发动进攻。其中,中路军由五十二军的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编成,沿安奉铁路向我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逼近,矛头直指安东,企图将我军主力压缩歼灭于凤城、安东地区。

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采取以内线为主、内外线紧密配合的作战方针,上下团结一致,面对强敌的生死关头以大局为重,发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层层阻击、诱敌深入。

韩桂波指着草图上的地形介绍,新开岭地区是一个狭长的谷地,四周高山重叠,便于隐蔽集结,是歼敌的极佳战场。1946年10月30日,敌二十五师占据赛马集(今赛马镇)后,误以为我军在附近只有一个师的兵力,于是追击跟踪,急于寻找机会与我军决战,并企图直插宽甸,切断我军向临江地区转移的道路。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充分利用敌人骄纵狂妄的特点,边打边撤,将敌人引诱到了新开岭地区。

10月31日上午,我四纵各部向敌二十五师发起进攻。进入“口袋阵”的敌二十五师,很快龟缩在老爷庙和新开岭附近的老爷山上。韩桂波说:“到了当天下午,我军占领了四周高地,对敌军形成了包围之势,战斗主要集中在老爷庙和老爷山上,老爷庙主要是敌军辎重和弹药的存放地,而老爷山上留有当年日伪在那里构筑的防御工事,国民党军借此负隅顽抗。”

韩桂波介绍,1946年11月2日,对于新开岭战役交战双方来说是性命攸关的一天,这一天双方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此前,经过两昼夜的战斗,被围困的敌二十五师早已弹尽粮绝,完全没有了当初的嚣张气焰。敌二十五师师长李正谊有些支撑不住了,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决定固守待援,部队全靠飞机空投弹药支撑。我军攻击部队也极为疲劳,主攻的十师二十八团因为伤亡过大,进展缓慢。外围局面也呈现复杂化态势,国民党增援部队已经进至双岭子地区,正在向新开岭前进,离新开岭只有10个小时的路程。我军作出决定,集中全部力量和火力,重点攻击老爷山。11月2日拂晓,总攻发起。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老爷山被攻克,敌二十五师被压缩至河套洼地,到10时30分被全部歼灭,师长李正谊被俘。

在韩桂波的指引下,站在新开岭战役纪念碑前回首远眺,便能看到当年李正谊被俘的地点。“你看远处那个高高的烟囱,那上面还留有抓捕李正谊发生激战时留下的弹孔,李正谊就是在那里被我军俘获的。”韩桂波说。

筹建陈列馆讲好红色故事

新开岭战役纪念碑于1986年8月奠基,10月落成。揭幕仪式那天,指挥新开岭战役的原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司令员胡奇才特地赶来参加仪式。

新开岭战役纪念碑建成后,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辽宁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我们围绕这一红色基地,积极创新思路,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内容,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国防教育等,多年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爱阳镇镇长赵海津介绍,新开岭战役纪念碑已成为一张闪亮的红色名片,在当地形成了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

纪念碑建成后,凤城市多次对纪念碑主体和碑座进行全面修缮,并将散葬在周边的326位烈士遗骸迁葬在陵园内。据赵海津介绍,当时烈士散葬墓地主要集中在老爷山下、龙道村山上和新开岭村一条沟里。开掘烈士墓,只能用作业铲等工具或直接徒手挖掘。其间,他们发现了上百件烈士遗物,如皮带扣、茶缸、子弹夹等。

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年在战斗中,村民给东北民主联军将士送水送饭,在攻打老爷山时,村民还组织了担架队运送伤员。村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将牺牲的战士安葬在当地。

“75年前,新开岭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英烈们长眠于此,他们身上的铁血浩气激励我们传承革命精神。充分挖掘整理这段历史、保护好新开岭战役曾经的战场遗址,这是我们的使命。”赵海津说。

“这些是我们的父辈亲身经历过的历史,我们有必要、有责任把这段党史讲给下一代,永远铭记,并一代代地传承。”凤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翔宇说,凤城市委、市政府依托新开岭战役纪念碑等红色资源,开展了“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系列活动,还计划在爱阳镇筹建一座陈列馆,相关改造方案已经拟制完成。陈列馆将通过影像、实物遗存和模型展示等方式,充分展示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近现代特别是抗联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具有特殊意义的红色文化。

“胡奇才英雄中队”传承英雄精神

走进爱阳镇中学校园,便看到文化长廊的展示窗里悬挂着一方书写着该校校名的木质牌匾。

“1986年,在新开岭战役纪念碑落成典礼那天,胡奇才将军专程来到爱阳镇中学看望全体师生。上世纪90年代初,爱阳镇中学建成了凤城农村地区学校的第一幢教学楼后,胡奇才将军亲笔题写了校名。”爱阳镇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栾艳丽介绍,从1996年起,爱阳镇中学便开始了“胡奇才英雄团支部”创建工作,每年将评选出来的优秀团支部命名为“胡奇才英雄团支部”。从2016年开始,该校开展了“胡奇才英雄中队”的创建工作。“每年我们会评选出两个优秀中队,命名为‘胡奇才英雄中队’。”栾艳丽说。

采访当日,在爱阳镇中学教学楼内,今年被评为“胡奇才英雄中队”的七年一班师生正在举行主题班会。教室里,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由凤城市教育局关工委录制的党史教育专题视频《新开岭大捷》。七年一班中队长武小絮说,自己所在的班级能被评为“胡奇才英雄中队”,她感到十分自豪,课余时间她会收集有关新开岭战役的历史资料,观看有关新开岭战役的电影。该班学生王俊浩说:“在队会活动中,我更加详细地了解到胡奇才将军的事迹,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英勇战斗,让我们有了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我们把新开岭战役史作为红色资源的生动校本教材,充分发挥新开岭战役的宣传教育功能,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薪火相传,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增强新时代少年的志气、骨气、底气。”栾艳丽说,1986年,她作为一名学生参加了新开岭战役纪念碑落成典礼。1994年起,在工作岗位上她负责学校共青团的工作,“每年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烈士纪念日等,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到新开岭战役纪念碑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祭扫烈士墓、聆听新开岭战役革命故事、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等。另外,通过举行传承红色基因演讲等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学生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依托新开岭战役纪念碑这一红色基地,爱阳镇开展红色教育,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一年前,爱阳镇中心小学老师卢晓丹担任新开岭战役纪念碑的义务讲解员,她利用业余时间,很快将5000多字的讲解稿背诵流利,有关这场战役的细节也多次向专家请教,掌握了战役的全景。“今年截至目前,已经有5000多人次来这里参观学习、追溯红色记忆。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新开岭战役纪念碑更好地发挥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卢晓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