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用人机制 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辽宁日报 2021年07月01日

本报记者 董翰博

“终于结束了。”5月18日下午3时,王岩(化名)走出沈抚示范区2021年机关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结业考试考场,望着湛蓝的天空慨叹。

与王岩一同走出考场的,还有他在沈抚示范区各部门的52名同事。因为在上一年度考核中排名靠后,这些人作为沈抚示范区实行“末位淘汰”制后的首批被淘汰者,进入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进行培训。

高质量完成改革创新,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如何选贤任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沈抚示范区在推进体制内用人制度改革中给出了答案。围绕示范区肩负的“改革创新示范引领”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攻坚战在示范区各个内设机构中打响。

人事制度改革,首先要破解的是身份难题。

2020年4月27日,沈抚示范区正式托管抚顺经济开发区,加之此前已经托管的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新组成的党工委、管委会内,体制内的700余人编制多样、身份复杂、行政文化背景千差万别。

改革势在必行。沈抚示范区创新思路举措,所有参与改革人员档案身份冻结,由“省直编”“沈阳编”“抚顺编”组成的“示范区身份”人员档案统一封存。人员的地域、身份和资历背景界限由此被彻底打破。

身份变化,为的是效率变革。

全员公平、公开、透明竞聘上岗,辅以绩效考核、按绩取酬、奖优罚劣的强化激励分配方式,通过效能监察的手段,最终实施末位淘汰。社会上形象地称之为“700人全体起立,重新就座”。沈抚示范区人员“一起一坐”间,带来的是干部队伍的活力激增,以及能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竞聘成功并不代表一劳永逸。在这套科学完备的用人制度改革方案中,绩效考核排在末位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将被调整,绩效考核排在末位的工作人员同样会面临淘汰。

绩效考核按月进行,年底“算总账”。全年绩效考核排名末位人员,培训后竞聘上岗未成功、连续两年年度绩效考核排名末位,以及三年内累计两次排名末位的不再聘用,限期调离示范区。不能调离的只发放档案工资。

“我们要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的鲜明导向。”沈抚示范区党建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实行末位淘汰的目的不是为了减人,而是要通过这样的办法来激励大家奋发有为。

考核起到了实效。根据5%的淘汰率,有53人在年度考核中落聘。今年年初,沈抚示范区人事制度改革交出了答卷,迈出了关键一步。

落聘了,不意味着没人管。沈抚示范区给出了响亮的回答: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补齐自身短板,优秀的人同样可以竞聘返岗。按照方案,落聘人员将在雷锋学院接受为期两个月的集中脱产培训后再考试,合格者可以重新上岗。

“示范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储备,让更优秀的人走出来,肩负更重的职责任务,对示范区的未来意义重大。我很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希望可以变得越来越优秀。”刘晓军(化名)是此次落聘人员中的科级干部,通过学习,他对重返岗位充满信心。

培训后,一个喜人的场景在不断上演。培训尚未结束,沈抚示范区党建工作部的大门被一次次推开,进门的都是前来“抢人”的,一些在培训期间表现突出的学员早就被各单位“瞄”上了。

“我们想通过这样的用人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队伍健康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优胜劣汰,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淘汰,让不优秀者变优秀、让优秀者更优秀,助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沈抚示范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