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生事 为幸福加码

辽宁日报 2021年06月30日

本报记者 蔡晓华

调整步道方砖2.2万平方米,修复破损路面3万平方米;推进沿江体育健身步道、公园及沿江体育雕塑的建设;清理公园、城市面山荒地57处,面积约7080平方米……夏日的丹东,多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正在加紧落实完善。

近年来,丹东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听民声、集中民智,为群众谋利益,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持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惠民投入连年增加,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124个贫困村、5.3万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城乡居民幸福感稳步提升,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稳步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增长53.3%,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改扩建各类学校49所,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建成182个村文化广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7%。

“十四五”开局之年,丹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推进幸福宜居环境建设为目标,打基础、补短板、抓重点、破难点,深入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社区小区环境、市场商场环境、公益广告宣传等八项“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这些工程既有宏观层面的“大手笔”,又有微观层面的“针线活”,件件都是民生实事,桩桩为解民生之忧。

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针对百姓关注的就业问题,丹东市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进一步做好弱势群体关爱和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5%、7.5%。教育方面,今年将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47%、学前教育普惠率87%,改造中小学校卫生厕所85座。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配套,新建区域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1个、社区服务站57个、农村幸福院100所、医养结合试点机构6个。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城市检测基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核酸实验室建设,完成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三区两通道”改扩建,健全重大疫情应急管理和120急救体系。取消市域内医保转诊,简化跨市域转诊。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启动群众艺术馆、档案馆建设,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等。

一件件有广度更有温度的民生工程,一天天累积的“实在变化”,为百姓勾勒出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