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花”开

辽宁日报 2021年06月30日

博爱新村饭店。

广场上的宣传板。

纪念碑上铭记着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本报记者 张 昕

提示TISHI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从地震当天到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召开3次会议。会议强调的是同一个主题: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震后不到一个月,中央作出“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的决定,国务院明确提出“实行一省帮一重灾县,几省帮一重灾市(州),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

感谢解放军

记者从都江堰驱车前往汶川县映秀镇。采访当天,下着绵绵细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沿途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花朵静静开放,房屋整齐,映秀看上去美丽而静谧。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前的广场上,参观的游客不少,但没有人大声喧哗,每个人有序地走进遗址。

为记者进行解说的讲解员叫董家琴,她是当年地震的幸存者。

走进遗址大门,四周都是高高耸立的柏树,迎面看到倾斜的教学楼和一个巨大的纪念碑。纪念碑以时钟为造型,上面显示着地震发生的时间——14点28分。尽管已经过去了13年,但回想起当年的那场地震,董家琴依然心有余悸。

董家琴清楚地记得,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当天,她正在映秀湾隧道工作,一声巨响,她只觉得山、地都在动,接着就被堵在山洞中,什么也看不见了。求生的本能让她一边哭一边往外爬,几个小时后,董家琴终于看到了光亮。站在废墟之上,她最担心的是父母和孩子。董家琴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跑,在家附近找到了受伤的父母。他们又一起去学校找孩子,终于在100多个幸存的孩子中找到了女儿。

余震中,不断有飞石坠落,董家琴的心始终悬着。真正让她放下心来的,是5月14日看到翻山而来的解放军战士。“战士们是克服重重困难,穿过死亡路线来救我们的。”董家琴记得,有的战士衣服划坏了,有的手上还有伤。看到他们的那一刻,董家琴就像看到亲人一样激动。她告诉记者:“我到现在还记得,其中一个战士对我们说,老乡,我们来晚了。”

回忆这句话时,董家琴的眼眶湿润了。还有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当时,董家琴的父亲一直惦记家中柜子里的3000多元现金,想回去找找。大家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乎钱?这时候,两个20多岁的战士主动陪着老人回到已成废墟的房子,真的把钱找了出来。董家琴说,当时他们全家人都感动不已,一直追问两个战士的姓名,他们只留下4个字——济南铁军。

之后的几天,不断有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志愿者加入救援队伍。每个幸存者每天说得最多的就是“谢谢”两个字。

正如遗址入口处宣传板上所写的歌谣:

美丽的格桑花,

是我感恩的心。

飘动的五彩云,

是我发出的信。

多谢了,多谢了,

汶川多谢有恩的人!

耀眼的党徽

如今,经历了震后重建的映秀镇,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漩口中学遗址里,一簇簇盛开的茶花和玉兰花映衬着今天的映秀,生机盎然。董家琴说,一次,有个外国参观者通过翻译听完她的讲解后,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了不起”。映秀的变化,彰显的正是中国力量。

在映秀采访期间,老百姓总会提起,地震发生后,镇里的党员干部只要是幸存下来的,都第一时间投入救援工作。当时不在镇里的党员干部,也都翻山越岭冒着余震的危险连夜往回赶。党员让出帐篷,党员去最危险的地方,党员干最艰苦的工作……

渔子溪村村民姚先群在地震期间曾被压在房子底部长达两天。解放军战士将她救出后,直接把她送上了赴广东番禺的飞机。姚先群在番禺治疗了半年,她想念失踪的妈妈和姐姐,经常忍不住伤心落泪。这时,医护人员不顾劳累利用换班时间宽慰她,开解她。他们的名字,姚先群不知道,但她记住了那一身身白大褂上耀眼的党徽。

现在,姚先群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摆摊卖纪念品。每天都有很多人到纪念馆参观,每次看到戴着党徽来买纪念品的顾客,姚先群总会给最便宜的价格。她说,自己的命是党救的,“我也想有所回报”。

日子越过越“巴适”

重建的映秀,面貌焕然一新。

穿过挂满许愿牌的映秀大桥,镇上的饭店一个挨着一个。

博爱新村饭店里,老板杨云刚正在忙碌着。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映秀考察,曾和杨云刚一起炸酥肉。提起这段经历,杨云刚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杨云刚原本是驾校教练,汶川地震中,他和家人都幸存了下来。因为开车技术娴熟,援建工程队请杨云刚当司机。每天和援建者朝夕相处,他见证了各地援建单位对映秀的无私奉献。“如果没有全国各地的支援,我真的无法想象,我们需要多久才能重建家园。”杨云刚说。

2012年,杨云刚决定开家饭店,取名“博爱新村”。杨云刚说,用这个名字向援建者致敬。

博爱新村经营得红红火火,特别是夏天,屋里屋外摆满椅子都坐不下。博爱新村的腊肉十分出名,除了提供堂食,杨云刚和老伴儿每天还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网上订单。2021年年初,杨云刚在汶川县买了一处140多平方米的新房,日子越过越“巴适”。

杨云刚说,日子好了,全家都不会忘记原因是啥,“对于每位曾经帮助映秀的援建者,我们都充满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