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三变”改革 助力乡村振兴

辽宁日报 2021年06月29日

本报记者 高华庚

年产扶郎花1200万枝,肉牛养殖规模达到500头,千亩果树进入盛果期,村民靠着打工和分红,人均收入达到2.59万元。6月25日,锦州义县的七里河村,85栋大棚里鲜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在七里河村的花卉种植大棚里,脱贫户赵凤香正忙着采摘扶郎花。采摘下来的鲜花按照大小和品相,分别包装成箱,销往各地,供不应求。“我在合作社打工,一个月挣1800元,年底分红15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元。”赵凤香说。

七里河村的变化,只是锦州市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三变”引领。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能促进并结合农村的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产生新的发展动力,有利于农村经济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和农村生态增值。近年来,锦州市的“三变”呈现出多点开花、遍地结果的发展态势,产生了“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重大效应。截至目前,锦州市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增至1090个、占98.7%,较2018年同比增长77.5%。120余万名农民整体增收近7亿元。

今年以来,锦州市依托“三变”改革,集聚各方资金投入乡村,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向后延伸,为农村、农民引入一股源源不断的致富活水。“未来五年,锦州市将把199个脱贫村和义县列为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对象,扶上马送一程,向生态宜居衔接转换。各地区、各部门将紧紧扭住农村‘三变’改革这个关键,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这是锦州市委、市政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议上发出的信号。

为确保乡村脱贫后利用“三变”改革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锦州市把推进“三变”改革成效作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试金石,把“三变”改革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成效“捆绑”纳入“基层党建制度落实年”活动和“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创建行动。全面实施“领头雁”工程,采取“四个一批”措施,大力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大力推动人才往乡村走,目前已有1812名干部到乡村工作,共争取资金2.33亿元、指导组建合作社554个、引进发展项目343个。

同时,锦州市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责任体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横向联动、纵向推动、合力促动的工作闭环。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制度,把“三变”改革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为了增强产业持续性,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锦州市还对颇有成效的、好的农业产业项目大力推广,开展消费扶贫工作,摸清库存农产品底数,建立销售清单,推荐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纳入《省内扶贫产品名录》,目前已有18家企业的32个产品入选。

此外,锦州市还通过推荐扶贫产品在京东商城锦州农特产馆、淘宝等平台上线售卖,打造了锦州苹果、北镇葡萄、黑山褐壳鸡蛋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北纬42^°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形成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