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继锋 高华庚
锦州,渤海与笔架山在此“深情相拥”。124公里海岸线,为锦绣之州增添了活力底色,注入了发展动力。
回望历史,锦州是一块英雄的土地,锦州人民凭着敢为人先的信心和勇气,取得一项又一项重大胜利。
“十四五”开局之年,锦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工作安排,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优化调整“8+3”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五大工程”。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的锦州,必将在更加壮阔的时代征程上书写下更加精彩的新篇章,加快形成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
聚焦“8+3”产业 走工业强市之路
5月30日,在锦州火炬大厦及孵化创业园,总投资155亿元的13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园区里,一座座智能新工厂正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忙碌而有序……处处都能感受到勃勃生机与活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刚刚走过的“十三五”期间,锦州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朝着重振工业雄风的目标砥砺前行、跨越奋进,工业经济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共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71个,其中,投资超10亿元工业项目52个。
如今,新征程已开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全新的起点,展望未来五年,锦州工业经济将如何规划,又会是怎样一番全新的面貌?
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窗口期,锦州市聚焦“8+3”产业发展,全力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紧盯世界产业发展前沿,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制药、光伏、汽车及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石油化工、铁合金、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8+3”产业布局已经成为锦州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目前,锦州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已经具备从硅棒、硅片、电池、组件到应用的光伏全产业链生产能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拥有发动机配件、安全气囊、减震器和内饰品四大类近200个品种。全市多个产业集群都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锦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晓东说。
随着锦州市“8+3”产业布局逐步做实做深,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今年1月至5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7个,签约额296.43亿元,成功引进字节跳动、京东集团、正大集团、紫光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为锦州市“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了项目支撑。今年,锦州市5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442个,总投资1094亿元。总投资3.2亿元的锦州港粮食物流体系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等一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站在新起点上,锦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步伐坚定。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优势产业赋能。推进中信锦州金属、万得集团等20户“老字号”企业改造升级,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深度开发锦州石化、阳光能源、新华龙钼业等“原字号”企业20户,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发展。培育壮大奥鸿药业、神工半导体、捷通铁路、英冠陶瓷等“新字号”企业30户,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标志产品。
陆海“相约”大通道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6月25日,锦州港30万吨航道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繁忙,大型耙吸船、抓斗船和绞吸船马力全开,机械轰鸣、船舶如梭、船员忙碌,为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提速。
翻开中国地图,锦州市南部蜿蜒绵亘的海岸线清晰可见,锦州港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航线覆盖了辽吉黑中西部、内蒙古东部乃至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是这些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今年,锦州市提出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宽阔的视野登高望远,全面投身“以港兴市”发展战略,着重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立体开放体系。
特别是随着“锦州—莫斯科别雷拉斯特”“俄罗斯—满洲里—锦州港”“俄罗斯伊尔库茨克—锦州港—广州”等中欧班列的开通,不断为“东北陆海新通道”沿线地方政府打造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出口通道,锦州市“连南接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2021年,伴随着东北陆海新通道写入辽宁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乘着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战略东风的锦州,也站在了城市发展的“风口”之上。
4月30日,总投资为46.17亿元的锦州港30万吨航道改扩建工程开工;5月18日,投资53亿元的东北陆海新通道中国北方能源基地项目签约;5月21日,总投资34.7亿元的东北陆海新通道浩业集团锦州基地项目签约……
打通东北陆海新通道,不仅为锦州临港产业发展搭载上强有力的引擎,更是打造现代化港口城市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围绕“港产城+通道+服务体系”,锦州市依托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开放合作、数字产业等优势,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目前,锦州市正在探索“前港—中区—后城”的产城融合新模式,整合锦州域内县(市)区所有存量和增量资源,建立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联合体,解决港口空间和产城融合整体布局问题。同时,锦州正集中力量打造好作为“桥头堡”的区位优势、能力优势,为六市(盟)的合作提供开放的平台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实施“五大工程”
打造城市发展新格局
6月26日,锦州“双凌”(凌海市、凌河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内的国际物流园现场车来车往,交易红火;规划面积1500亩的“双凌”生态公园即将完工,建成后可在小凌河左岸形成绿岸、公园、河堤防洪的综合效果……一个个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双凌”协同发展示范区变得更为立体,更加清晰。
大项目不断落地建成,基础建设有条不紊,“双凌”协同发展示范区不断加快的建设步伐,是锦州市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全面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的一个缩影。
站在新起点,锦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结合锦州实际找思路、找方法、找答案,今年全面启动实施“双凌”协同等“五大工程”。
“五大工程”是指推进凌海、凌河协同发展,松山、太和向南发展,锦州港、龙栖湾港联动发展,北镇、义县环闾山旅游路建设,古塔、太和、凌海、黑山抓住高铁开通新机遇发展高铁经济。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为确保“五大工程”顺利实施,锦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以“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的耐心和恒心,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和闯劲,紧盯重大项目序时进度,通过成立调度中心、定期例会制度、预警机制等举措,创新调度管理模式,实现目标任务上墙,任务进度“亮灯”,行动方案、推进表和路线图成形。同时,为了进一步确保“五大工程”重点任务顺利完成,锦州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将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项任务、一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每项任务实时跟踪完成情况,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努力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有进度、三年大变样”的目标,统筹推进沿海、县域、城区发展相互促进、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不断开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