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记

辽宁日报 2021年06月29日

家住安源

本报记者  陈博雅

江西·萍乡市安源区


一位叫陈锦明的老人让我印象深刻。64岁的他在江西萍乡生活了50多年,经营着一家黑茶馆。“来我这儿喝茶的外地游客,我都主动推荐他们去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那边看看。有时候店里不忙,我就跟着他们一起去。”陈锦明说。问到对安源红色资源的感受时,陈锦明脱口而出“骄傲”二字。他说,现在大家都在学党史,作为安源人,他也想多宣传安源的红色故事。

从茶馆出来,遇到几个年轻人。他们向记者打听纪念馆怎么走,记者认真地指路,好像自己也是安源人。


难忘奶奶的话

本报记者  陈博雅

湖南·郴州市汝城县

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


朱分永是“半条被子”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的长孙。

采访时,他告诉记者,徐解秀生前总是念叨“红军是好人,共产党是好人,一定要跟党走”。奶奶说的话,他始终牢记于心。朱分永曾担任沙洲村党支部书记,他组织村民修路、架设高压线、铺设管道,解决了村民的生活难题。如今,沙洲村打造“红色文旅+绿色产业+古色山水”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水果种植,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朱分永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做义务讲解员,将奶奶和红军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兴国英名碑

本报记者  金珂含

江西·赣州市兴国县


“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兴国,著名的红军县、将军县、苏区模范县、“中华烈士第一县”。这片无数将士浴血奋战的红土地,是记者实地采访的重要一站。

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直映到兴国烈士陵园内那条几乎高不见顶、长不见边的英名碑廊。碑上刻着全县23179位烈士的英名,每位烈士的名字在阳光照耀下分外清晰,熠熠生辉。

英名碑上的名单是按照乡、镇、村、户划分的,我们不知道这些名字是谁的父亲,是谁的丈夫,又是谁的儿子。当年兴国全县有23万人口,9.3万人参军,占青壮年的80%。母送子、妻送郎、兄弟并肩上战场,兴国人民以最朴实的情感支持着党,这份情感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