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棒子”不穷

辽宁日报 2021年06月29日

扫码参观金鱼池小区

本报记者 卢立业

西铺村位于遵化市城东约20公里的建明镇。3月下旬的一天,记者专程从北京驱车三个多小时,寻访那个曾闻名全国的“穷棒子社”。

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的农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52年,西铺村的共产党员王国藩带领23户贫农,依靠3条驴腿,创办了“穷棒子社”。王国藩曾说:“他们说我们‘穷棒子’,但我们人穷志不穷,只要有志气,什么困难都不怕。”很快,“穷棒子”便不穷了。在西铺村史馆,讲解员秦素芳介绍说:“第二年,‘穷棒子’社员们你追我赶,互相竞赛,牲畜不够就用人拉犁。结果,取得了大丰收。”不久之后,“穷棒子社”名声大振,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面旗帜。“不甘落后,团结互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穷棒子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西铺村人奋勇前进。

当记者走进西铺村时,村路两旁随处可见反映“穷棒子社”的各种展板。一位村民对远道而来的记者说,西铺村是靠“穷棒子”起家和发家的,“穷棒子”精神就是西铺村的根、西铺人的魂。

在村史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社员用过的实物、一份份褪色的档案资料,都记录了“穷棒子社”艰辛的发展历程。斗转星移,如今的西铺村早已旧貌换新颜。

离村史馆不远处,一座新建的“穷棒子历史博物馆”已经拔地而起。秦素芳说,“现在村里条件好了,但大家始终不忘‘穷棒子精神’,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事实上,“穷棒子”这3个字早已成为西铺村最亮丽的名片,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往西铺村的村史馆参观。为了进一步擦亮这张“红色名片”,西铺村正全力打造西铺“奋斗小镇”新形象。

“穷棒子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还在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西铺村一定能够有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