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英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省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关于我省科技工作的安排部署。
为切实推动财政科技资金有效发挥支持引导作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关于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和使用管理情况的报告。同时,召开联组会议开展专题询问,推动解决相关问题。
今年3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财经委和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对2018年以来我省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和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5月27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我省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和使用管理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省政府有关领导到会听取意见并作表态发言。
会议现场气氛严肃而热烈,部分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询问时抓住重点单刀直入,省政府有关部门答询人实事求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
如何加大 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强度
——积极筹措资金,创新投入方式,优化支出结构,提高使用效率
李宇光委员第一个开门见山询问,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省财政厅副厅长周强表示,我省将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提供有力保障。将科技投入作为财政支出重点,压实各级政府投入责任,确保全省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只增不减。同时,将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资金支持。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把钱花在刀刃上。重点支持我省“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包括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打造以企业为盟主的产学研联盟,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改革财政科研经费投入和管理方式,营造良好创新生态,释放创新活力。
为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省财政厅将会同省科技厅等摸清市场主体需求,找准撬动重点,综合运用政府基金等财政政策工具,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注入,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同时,完善科技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大对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价值。
如何发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 财政资金作用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刘骋委员询问,今年,我省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做好“三篇大文章”,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请问如何使用这笔资金,真正发挥资金作用?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丹群表示,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主要遵循四个原则: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坚持结果导向、绩效管理;坚持简政放权、放管服结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目前正与省财政厅等部门沟通,配合开展制定《辽宁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工作。
据介绍,专项资金支持4个重点领域:改造升级“老字号”,支持数字化赋能和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培育壮大“新字号”,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等;发展数字经济,支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专项资金支持6方面主要内容。一是企业技术改造,支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二是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产学研用融合及产业化试点示范项目,支持首台(套)、首批(次)等产品应用。三是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四是培育优质企业,支持专精特新项目,培育“小升规”“规升巨”企业。五是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支持推进节能降碳,鼓励绿色低碳综合示范的创建,支持清洁能源的消纳。六是数字辽宁发展,支持市、县(市)区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如何更好发挥 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
——完善管理办法,改变管理体制,建立联动平台
单伟委员询问,2016年省政府出资,设立100亿元规模的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基金目前发挥出怎样的作用?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发挥基金的引导撬动作用?
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理事长崔健说,我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参股设立子基金和直接股权投资两种方式,围绕全省重点战略和关键领域规划布局。截至目前,引导基金认缴出资53.9亿元,其中,认缴出资10亿元对接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已分九期实缴出资9.73亿元;返投我省项目3个,投资额5.6亿元。设立13只子基金,规模98.65亿元;此外,以直接投资方式支持175户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崔健表示,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和相关细则;改变管理体制,将引导基金相关业务转入辽宁金融控股集团,实现完全市场化运作;加强省内各部门、各地市协同,建立省级引导基金项目信息和政策信息平台,引导基金管理机构更好发挥作用。
如何提高 科技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今年预算14亿元,聚焦六个发力点,用于四个重点方向
吴春福委员询问,近年来,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请问科技专项资金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省科技厅厅长王力威表示,我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21年安排省财政科技资金预算14亿元,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将主要用于四个重点方向,聚焦六个发力点,强化一个争取,统筹配置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能。”
四个重点方向分别是加强基础研究布局、加快产业技术攻关、支持“带土移植”引育科技人才、支持科技园区和创新平台建设。
王力威对六个发力点做了详细介绍。
在加强基础研究方面,拟投入省财政资金4亿元,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为依托,提升我省在材料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为依托,围绕我省产业共性技术的基础研究问题“张榜”,每年拟投入省财政资金4000万元,带动沈阳、大连投入并争取国家自然基金,总规模达到1亿元。
在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拟投入省财政资金2亿元,今年构建200个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引导带动60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类联盟。
在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方面,拟投入省财政资金3.9亿元,运用“揭榜挂帅”机制,由省市两级财政和技术需求方按比例出资,并带动企业投入。
同时,在引进科技人才团队方面,运用“带土移植”方式,招揽人才、团队和项目。在推进园区建设壮大企业群体方面,全力打造创新发展的示范样板,重点建设葫芦岛东戴河成果转化中心、沈抚示范区数字产业技术育成中心。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方面,探索与科技金融机构合作,推进建立种子基金、天使投资等覆盖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体系。
此外,在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争取国家资金不低于15亿元。
如何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打造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培育评估机构,提升我省知识产权融资服务能力
陈德刚委员询问,科技型企业大多是轻资产运行,融资成为制约发展的难题。为此,我省探索组建科技担保公司、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请问,如何发挥科技担保、知识产权等作用,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省融资担保集团董事长赵宏首先回答。他说,2019年,省融资担保集团与沈阳、大连、鞍山、盘锦、朝阳五市共同出资组建了五家科技融资担保公司,重点服务科技型企业。2020年担保业务发生额19.03亿元,2020年年末在保余额17.18亿元。有效运营时间较短,整体业务量增长处于起步阶段。
省融资担保集团将加强与各级高新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主体的工作联系,打造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与合作银行共同研发符合科技型企业特点和需求的产品,增加业务规模,扩大覆盖面。探索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风险评价体系和模式,建立符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风险识别模型,提高风险把控能力。开展科技担保公司跨区域经营,扩大科技担保业务覆盖面,填补省内一些地区的科技担保空白。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敖然介绍,“十三五”时期,全省共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97亿元。2020年实现质押融资31亿元,我省在全国排名第十三位。下一步,省知识产权局将大力支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在盘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方面,计划联合有关部门修订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明晰基金发挥作用的形式,实现风险分担补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予以风险补偿、贴息支持,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保险和评估费用予以资助,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动态调整机制。
培育本省评估机构并引入外部资源,提升我省知识产权评估服务能力。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加强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科技企业良性互动。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融资需求企业“白名单”,为金融机构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参考。
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
柴学伟委员询问,2018年组建的辽宁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工作进展怎样,下一步如何促进我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省技术创新研发工程中心主任田东泉介绍,省产研院组建以来,不断完善组织架构,积极推进分支机构建设,在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上寻求突破,取得一些进展,2020年获得财政投入2000万元,转化科技成果14项。我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体制机制不畅、缺乏统筹组织、资金保障不足、自身能力不强等问题。
田东泉表示,下一步,将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企业为盟主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为辽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作出实质性贡献。
如何提高 教育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办法,改进管理方式,确保专款专用
曾庆捷委员询问,省属高校科研经费下拨后,各学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各不相同,有的存在影响使用效率的问题。请问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省教育厅厅长冯守权说,个别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主要在于学校对经费统筹力度不够、内部制度不健全、校内协调机制不通畅。
冯守权介绍,省教育厅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在落实财务管理自主权方面,改进预算编制方式,加大对高校基本支出的保障力度;扩大高校资金统筹使用权,年初预算将经费打捆、按总额下达,预算批复后,由高校在批准的预算额度内、在不改变项目资金用途的前提下,自主统筹使用项目资金。
“我们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的督促力度,督促高校担负起资金使用管理的主体责任,健全管理机制,加大校内统筹力度,完善校内经费管理办法,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方式,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曾庆捷追问,调研中,有高校科研人员反映,科研成果缺少专业服务机构帮助转化。请问省教育厅在服务高校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进一步加强?
冯守权说,2020年,辽宁共有33所普通高校转化3210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为10.26亿元。
据介绍,省教育厅首批确定“揭榜挂帅”项目20个,搭建高校和企业沟通的桥梁。组建了15个高校科技专业转化平台,经过培育,沈阳化工大学和辽宁科技大学获批国家层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组织23所高校在东北科技大市场成立工作站,促进科技成果地方转化。开展“民营企业高校院所行”等系列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搭建平台,推动辽宁教育资源的科技成果转化。
如何推进 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成立重大项目专班,助力做好“三篇大文章”
田晓峰委员询问,2014年,《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举措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请问,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已完成组建方案,市级层面与社会资本出资均已确定。”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志勇说。
何志勇介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实现增加值1793亿元,同比增长11.8%。
在资金和政策支持方面,我省成立推进“三篇大文章”项目专班,统筹推进200个重大项目实施。积极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2020年争取资金3.28亿元,达历史最高水平。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争取国家试点。开展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在规划制定方面,将培育壮大“新字号”纳入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时正在组织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包括全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数字辽宁发展规划等。
省财政厅副厅长周强补充说,今年省本级预算中,新设了“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支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精特新”及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资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培育优质企业“小升规”“规升巨”,支持推广企业首台(套)、首批(次)产品应用。支持产业投资,修订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更加突出市场导向,推动现有13只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何建立完善科技金融体系
——重点开展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创业投资、上市培育四方面工作
丁桦委员询问,我省将如何建立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省科技厅厅长王力威介绍,今年以来,省科技厅先后与省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辽宁银保监局等部门及国家开发银行等银行达成共识,将共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聚焦重点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依托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缓解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重点开展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创业投资、上市培育四方面工作。
设立省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5000万元。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辽宁省科技企业信贷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由财政统筹出资,依托辽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辽宁股权交易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出台科技企业贷款贴息政策。会同省财政厅在今年省级科技经费预算中拿出5000万元,专项用于科技企业贷款贴息,并制定贴息操作细则。
创新设立天使投资基金,以解决科技初创企业的融资真空问题。创新省本级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以1∶1的比例吸引社会资本出资,共同设立规模5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基金”,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重点关注“投早投小”,破解种子期和天使阶段科技型“苗企业”的难题。
加大上市培育力度,推动我省优质科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会同省金融监管局、证监局重点在“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中发现培育并建立上市科技企业后备库,发挥省政府有关政策作用,按阶段给予成功上市企业最多1500万元的奖励支持。
▼
“这次询问专题定得好、代表性强。”“问题选得好、指导性强。”省政府答询人深有感触。
省政府相关领导表示,近年来,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始终将科技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财政科技资金投入逐年加大,2018年至2020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221.9亿元,在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促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政府相关领导表示,要学深吃透中央精神,坚决贯彻省委要求,明确科技创新努力方向,抓好科技创新重点工作,研究吸纳人大意见,优化科技资金使用管理。聚焦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以“四个面向”的深刻内涵指引工作,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全局的“牛鼻子”,坚定不移地走创新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加快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
省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指出,问,不是一问了之,省人大常委会及有关专委会将继续跟踪监督;答,也不是一答而过,而是政府进一步行动的开始。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吸纳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加强科技资金使用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地方、企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