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安
夏季的盘锦,生机盎然,风景如画。一幅蓝天白云、红滩绿苇,生态秀美的高颜值画卷在鹤乡大地铺展开来。美好风光、美丽景色的背后,凝聚着盘锦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盘锦市从统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入手,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将绿色发展作为发力点,一手抓生态环境建设、巩固扩大生态优势;一手抓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严守环保红线,在全市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营造了人人关注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近年来,盘锦市不断织密环境监管铁网,动真格、出实招,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不手软、不姑息,对不作为、慢作为加强问责、追责毫不留情。着力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的石化企业全部开展自行监测工作,并将监测数据实时公开。依托生态环境部门的电子眼,实现了对石化企业废水和废气外排口主要污染物的实时监控和异常超标数据报警,形成科学精细化的监管和治理模式。
坚持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盘锦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使盘锦大地绿色版图扩大。创新投入机制,盘锦市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多渠道引导企业进行大气治理。“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投入38.76亿元,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2020年,盘锦大气质量达到最好水平,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08天,同比增加15天。盘锦全面实施“一河一策”工作,推进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城乡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改善取得历史性突破。5个国考断面达标率达100%,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目前已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污染地块治理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在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同时,盘锦市将“无废城市”建设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等发展规划和目标协同推进,带动“黑色”工业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治,实现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降低,推动产业实现绿色转型。目前,已总结凝练了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等10个经验模式,其中,城乡一体化大环卫及辽河油田“无废矿区”建设模式被筛选为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模式。
盘锦市还大力实施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城市“颜值”和“气质”持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几年来,盘锦“退养还湿”面积5726公顷,滨海湿地正在加快修复,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养还湿”清理养殖池后,增加了17.6公里自然海岸线,有望形成上万公顷天然翅碱蓬芦苇湿地。良好的湿地生态,使盘锦市以第二名的成绩入围“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推荐名单。盘锦市正以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为契机,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