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辽宁日报 2021年06月28日

改革开放后,高第街率先成为广州市最早的私营服装商业街。本报记者 韩卓航 摄

1979年2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农民黄新文一家全年总收入达一万多元的事迹和经验,“万元户”一词闻名全国。

“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一角。 本报记者 韩卓航 摄

本报记者 刘 璐

提示TISHI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得到了极大的迸发。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增加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破浪前行。

历史性决策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和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正式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我们党作出这一历史性决策的原因,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从此,中国展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浪潮激荡,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极大地迸发出来,创新创造的热情获得了极大的释放。邓小平曾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每当改革取得成功突破时,他总是说,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从乡村到城市,无不跃动着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创新生活的火热身影。

敢为天下先

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记响鼓是在广袤的农村敲响的。

《党的群众路线简明历史读本》一书生动记述了若干典型例子。

1978年,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黄花村举行了一次会议,会议的议题是如何在1979年多打点粮食度过饥荒。此前一年,安徽省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粮食严重减产。会议的结论是“借地”给村民,谁种谁收,对外称为“四定一奖”(定土地、定产量、定工分、定工本费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联工分不联产, 对内则说明是包产到户、责任制。

也是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村民冒着风险,在“包干书”上摁下红手印,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揭开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

1980年5月,邓小平表示:农村政策放开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后增产幅度很大;现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除表现在集体化的组织形式这个方面外,还有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问题;从当地具体条件和群众意愿出发,这一点很重要。

邓小平的话发挥了巨大作用,农村的改革趋向逐步形成共识。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推向全国。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我们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支持试验,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发出5个中央一号文件,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推向了全国。

在农民群众大胆迈开改革步伐的同时,来自城市的改革浪潮也渐渐涌起。

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北京东风无线电厂的技术员夏小泉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夏小泉就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体制改革提出了六点设想。

对此,邓小平高度重视,批示印发给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领导同志参阅。夏小泉的来信成为中央作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决策的一份重要参考材料。在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也是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80年,一个名叫章华妹的温州姑娘收到了工商证字第10101号营业执照,这也是第一份获批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此后,中国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激增。从100万户到1000万户,只用了6年左右时间。

数字体现了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背后是千千万万投身改革开放的普通人,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以不同的角色为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增添颜色。

让人民共享成果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