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北到东北

辽宁日报 2021年06月28日

扫码参观 延安文艺纪念馆

本报记者 白 昊

延安文艺纪念馆正门前广场的地面上,呈放射状刻下鲁艺在抗战胜利后一些主要传承单位的名字: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这其中,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赫然在列,而且就在正门前最前列。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决定延安鲁艺迁往东北办学。出发前,周恩来勉励北上的鲁艺队伍说:“你们到一个地方必须生根开花,联系那里的群众,必须按照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进行艺术宣传工作。”

延安革命文艺的精神和传统,从延安来到东北,走向更广大的群众中。

从此,1946年至1948年,鲁艺在东北组成5个文工团,跟随部队辗转各地,战场前线,敌占区,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走上前线参加战斗宣传、慰问演出;深入解放区民众中间,用百姓喜爱的秧歌剧、拉洋片儿等方式宣传土地改革;深入工厂车间,向工农兵学习并体验生活……他们用表演、用画笔、用乐曲去表现普通劳动者,真诚又热烈地解决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

作家周立波、马加深入东北解放区土改斗争,创作出《暴风骤雨》《江山村十日》等经典作品;作家草明在镜泊湖发电厂,创作出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工人阶级斗争风貌的经典作品《原动力》;音乐家马可在佳木斯热电厂创作出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坚实有力的唱腔,豪迈热烈的旋律,成功地塑造出工人群体顶天立地的形象……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东北鲁艺文工团随部队进入沈阳,成立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及至今日的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火种在辽宁传承,并被输送到全国各地,最终形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