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让城市更有温度

——营口坚持为民惠民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辽宁日报 2021年06月24日

志愿者清理垃圾,美化城市环境。本报记者 佟利德 摄

营口今年新建100个“口袋公园”改善城市环境,增添休闲去处。图为新建的大辽河渡口西“口袋公园”。米 特 摄

核心提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营口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起步之年。营口市以“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为宗旨,以“解决问题,惠及民生”为重点,以深入开展“营口有礼”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全社会发动、全领域覆盖、全民参与,补齐创建短板,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凝聚力,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城市文明水平再上新台阶。

多维发力 建起长效机制

作为营口市重点民生工程,智泉街(聪慧路-光华路)和海河路(410路-金牛山大街)两条道路新建工程日前加紧施工,预计7月底前建成通车。

这两项工程是营口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剪影。

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精神风貌的普遍提高。尤其是对营口来说,“十四五”时期要在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民营经济、改革开放、生态环保、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不仅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取向完全一致,更能依靠国家定期测评的倒逼机制,促进各项工作扬长避短,把营口振兴发展的根基打得更牢。

为了保障各项创城工作顺利推进,营口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下设13个工作组,建立报告制度,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同时,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成立相应机构,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顺畅的组织体系。

营口市制定了《营口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营口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方案》,对标对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指标要求,着力在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功夫,着力在改善市容市貌、规范公共秩序、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培育道德风尚、提升市民素质上下功夫,制定了包括打造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营口有礼”、开展十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等七大工作项目、24个具体任务,补齐城市管理短板,建立长效创建机制,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城市面貌、文明程度的显著变化,全面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由表及里 提升城市形象

夏至时节,家住营口市西市区御龙府小区的王鹏特别开心:“荒地变成了公园,今后附近居民有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了。”

今年,御龙府小区东侧一块7000平方米左右的闲置荒地改造建设成“口袋公园”,目前,场地平整、沥青健身步道摊铺及绿化已经完毕,健身器材、桌椅、雕塑、遮阴廊架等设施正在安装当中,6月底前将对外开放。

据了解,今年,像这样变废为宝的“口袋公园”全市将改造100个。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质。营口市在做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颜值提升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文化、精神文明、市民素质等内在气质的塑造。

强化环境卫生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建成区7条黑臭水体治理,总长15.27公里,消除比例达100%,群众满意度超90%,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已基本完工。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5座,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能力日益提升。2020年10月,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三批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加大城乡垃圾治理力度。营口市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一期)和营口医疗废物处理厂项目,大石桥和盖州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改造工程已完工,解决了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出口问题。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全部行政村和97%以上自然村组,完成了历史遗留的永远角存量垃圾堆填场治理工作,非正规垃圾点全部整治完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建成了一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针对创城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营口市组织开展小区环境治理、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整治占道经营等十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集中力量,协同推进,逐个击破。截至目前,已拆除违法建筑254处,清理私自圈地栅栏614处,责令整改餐饮油烟353家,巡查砂石料场914人次,拆除竖招3171块、各类违规破损广告1617块、工地破损围挡249块。

以人为本 提高人民福祉

昔日大杂院,今朝变花园。提起营口市站前区五大门小区改造后的巨大变化,居民无不乐在心里,笑在脸上。

社区党委书记关玉涛告诉记者,以前小区道路、排水等设施损坏严重,环境脏乱差,居民都不愿意住在这个小区。2019年7月,市里决定对五大门小区进行整体改造,涉及道路、供排水、供热、绿化、照明等诸多基础设施。“如今,我们小区不仅环境焕然一新,小区内还有了康体健身、儿童活动、便捷停车等设施,居民们的幸福指数是直线上升呀。”关玉涛说。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营口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紧抓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居住环境等重点民生工作,从推动经济发展到加强环境整治,从净化社会环境到增加公益设施,从完善社会保障到强化公共服务,这些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引领,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2019年至今,全市共改造111个小区、980栋楼,惠及4万余户居民。“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620户,实现了居民从“忧居”到“优居”的幸福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营口市民生支出占比每年达到70%以上,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十六连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33.9%和45.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设施投入使用。大力弘扬、传承雷锋文化,践行“营口有礼”,现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1000多支,学雷锋志愿者20余万人,年均开展各类学雷锋主题活动100多次,传递文明风尚。

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承载着营口人民的期待和梦想,见证着全市干部群众的使命和担当。全市上下必将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推动营口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文明力量,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