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涛
致敬伟大的新时代,用奋斗书写,以担当作答。
今日朝阳,这块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悄然隆起,这个新的增长极茁壮生长:经济总量跻身全省第二梯队,环境引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朝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起步“十四五”,朝阳市凝聚起强大共识与合力,谋求高质量发展,实干开启新篇章。
质的跃升 经济总量攀升至全省第7位
今年以来,朝阳市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加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建设项目数量增长近两成,工业用电量增速全省领先。
回望过去五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朝阳经济发展之路,透过变化真切地感受到朝阳市的努力与付出。
“十三五”期间,朝阳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走在辽西北前列。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在全省位次逐年前移,已由2015年的全省第11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7位。
从“11”到“7”,决不是简单数字上的变化,从发展的态势可观其内在:经济已经实现质的跃升,这是量能累积后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基础不断加固夯实,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项目数量跃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朝阳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谋振兴求发展。2017年,项目数量居全省第3位,列沈阳、大连之后,此后几年,项目数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民间投资释放活力。2018年起,朝阳市民间投资摆脱了连年下降的态势,实现高速增长,2018年至2020年间,年均增速达20%。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从2017年的63.2%提高到2020年的75.6%。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2家;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3家,位列全省第四。
势的叠加
抓改革促开放推进结构调整
经济从后排跻身前列,朝阳引人瞩目。
在内外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今天,朝阳市何以逆势上行?
在自身诸多客观条件并不占优的情况下,朝阳市何以在振兴发展的征途上脱颖而出?
是改革之势、开放之势、结构调整之势成就了今天的朝阳经济发展。
近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改革热度第三方评估报告》,对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评价。报告显示,朝阳市改革热度指数位居东北地级市第4位。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稳步实施,市属国有企业集团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积极推进供销系统改革,综合业绩稳步提升。
——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截至“十三五”期末,朝阳市累计取消下放市级“7+1”类政务服务事项1121项,取消下放比例达到90.6%,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应放尽放”。
深化改革的同时,朝阳市正在以开放的胸襟拥抱未来,以开放的步伐引领发展。
强力推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以此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沿海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朝阳“转身向海”;7个开发区全部晋升省级开发区,用高质量平台支撑高水平对外合作。
产业结构调整,朝阳市持续发力。
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避气候干旱之短,破解土地分散之瓶颈,以农业农村对外开放合作为突破口,以项目为中心,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以设施农业、畜牧业、杂粮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朝阳农业大市地位显著提升,5年粮食平均产量26亿公斤,居全省第3位。
坚持用项目建设调优工业产业结构:抓增量壮大,与抓招商抓项目相结合,用产业转移项目为产业结构调优注入新动能;抓存量提升,与实施老企业对外合资合作相结合,用合资合作项目推动现有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抓科技赋能,与推进大学进园区进企业相结合,用高技术项目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特色产业,与建设特色主题园区相结合,打造主题鲜明有灵魂的产业链条;抓平台建设,与打造高质量开发区相结合,用高质量平台支撑高水平产业发展。
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实现跃升。
推动服务业向高水平迈进。一手抓物流、文旅两大产业龙头牵引,一手抓服务业多元发展。全力打造物流业发展格局,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4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7户,农村电商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健康服务、智慧服务等新业态加速成长。
新的方向
走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四五”起步开局,朝阳市把稳方向,步伐坚定: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只有把思想观念扭转过来,把产业结构调整过来,把污染指标控制下来,才能完成绿色低碳转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
当下,朝阳市保持发展定力,正在扎扎实实为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营造环境、积蓄力量。
——领导干部带头凝神聚力促发展,打破惯性思维和传统路径依赖,深入思考、细致谋划,自觉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巩固振兴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朝阳建设、智造强市上加快破题,强力推进“数字蝶变”,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着力打造一批数字朝阳、智造强市的精品工程,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面向全中国、主攻京津冀,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时时以项目建设为先、事事以项目建设为重,关口前移、从严管控,不断加大清理淘汰落后项目。
——全力推进高新区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着力在明晰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真正让高新区有灵魂、有特色,能够走得远、发展好。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高质量项目。上半年,预计全市5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总数接近全年实施项目目标。从体量看,亿元以上和5亿元以上项目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高质量项目的比重不断增加,必将为推动朝阳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特色主题园区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朝阳市紧盯国家、省重点支持的产业和细分领域,依托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共同开展相关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努力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提高对产业、企业、项目和人才的吸附及承载能力;推进朝阳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凌源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在全国创新板块中抢占制高点。
目光投向喀左经济开发区,这里不断创优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再添新动力。
开发区实施“项目管家”管理制度,从企业办理前期手续一直到项目开工建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服务。目前,开发区已入驻企业330家,其中,生产企业150家,在建企业138家。
振兴发展进入新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朝阳市阔步前行,开启属于自己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