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挺进调结构

——打好高质量发展翻身仗系列解读之五
辽宁日报 2021年06月09日

本报记者 赵 静 孙大卫

引 言

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于辽宁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有基础更有潜力。

探索绿色低碳路径,要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加快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发展新能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培育绿色产业作为抓手,让业态愈丰、规模愈大。将技术创新作为驱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企业成为主角。

绿色低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辽宁如何破题?省委、省政府的回答掷地有声:把思想观念扭转过来,把产业结构调整过来,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在辽宁“十四五”规划中,“绿色低碳”成为全篇的亮点之一。

“辽宁是工业大省,如何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下谋划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必须回答好、实践好的重大课题。”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雪东表示,辽宁“十四五”规划纲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下足功夫,在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下足功夫,全面梳理排查在建项目,科学稳妥推进拟建项目,深入挖掘存量项目节能潜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更加注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胡涛表示,“十四五”时期,我省将按照“提升气、巩固水、治理土、防风险、强生态”的思路,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坚守环境安全底线,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

行动源于深刻的自我认知。

“辽宁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居全国前列,减碳压力较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直言。

从产业结构看,我省重化工业比重偏大。从能源结构看,我省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大,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则较低。从社会环境看,绿色低碳发展还要进一步形成广泛共识,一些企业缺乏减污降碳主动性,公众需要进一步养成绿色生活的行为习惯。

改变需要从“头”开始。

全省上下统一思想:绿色低碳不是辽宁发展的“紧箍咒”,而是振兴发展的“方向标”。(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