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键变量”成振兴“最大增量”

辽宁日报 2021年06月09日

(上接第一版)

以“智”赋能,用“数”提速

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工业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姚振智表示,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每一篇都需要创新驱动,技术助力。

目前,全省现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82家,占规上企业11.4%,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47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2家。每年组织实施近千项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全球首艘30.8万吨超大智能原油船等一批重大产品在辽宁问世。

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需不断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作保障。姚振智介绍,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5G基站2.65万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达到6个,在建5个二级节点,接入企业291户、标识解析注册量162万,居东北首位。国内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营口落户。

建好还要用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能效。目前,我省已培育特变电工“互联网+”协同制造等150个应用场景,紫光中德输配电等1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近1万家,连接工业设备近10万台,培育工业APP493个。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攻克了工业无线网络的抗干扰、低能耗和可靠传输等核心技术。

接下来,我省将继续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重点园区构建“双千兆”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建设行业级、区域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扩大“星火·链网”建设规模。到2023年力争建成20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打造50个行业区域特色平台和技术专业型平台,推动工业企业及设备上云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

建设数字辽宁,不仅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还将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智能便利。省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栾桦表示,辽宁已全面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将构建全省政务“一片云”、全省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体系和高性能电子政务外网,深化“一网通办”场景应用,推动更多高频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提升“辽事通”服务能力。

在构建数字社会方面,我省将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建立“智慧社保、智慧养老、智慧环保、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

培育人才,促进产学研用融合

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人才至关重要。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委员张迎表示,我省将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高地、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科研生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科技人才供给水平。

我省将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文理、理工、医工、医理、农工等融合发展;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紧缺人才;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的拔尖人才;通过部省共建、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加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同时,持续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实施792个省级重点项目、542个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省教育厅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需要,始终把高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作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着力提升高等学校的竞争力、创新力、贡献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探索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机制。推进以“军令状”和“揭榜挂帅”方式开展科技成果对接,实施首批42个“揭榜挂帅”项目,着力解决辽宁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鼓励高校联合企业共同设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中心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195个产教融合“双百计划”重大项目,加强84个现代产业学院、120个校地校企研究院建设;统筹抓好161个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凝练研究方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省教育厅将组织我省高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与企业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并将科研中获得的最新知识与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下一步,全省高校115个重大科技平台将全部面向社会开放,加快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辽宁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